皮膚癌種類眾多,但以「基底細胞癌」、「鱗狀上皮細胞癌」、「黑色素細胞瘤」最常見,其中基底細胞癌比例達50%以上,黑色素細胞瘤則是三者中最少見的,許多名人也曾經發生相關問題,如「金鋼狼」休傑克曼、美國總統拜登與其夫人吉爾都曾經確診基底細胞癌,但經過手術治療已經痊癒,而20歲確診黑色素細胞癌第3期的澳洲年輕作家馮娜西兒則在抗癌8年後不幸辭世。

屏東榮民總醫院皮膚科主任吳介山指出,皮膚癌的發生與個人體質、陽光曝曬、長期接觸致癌物質有關,尤其紫外線是相當重要的誘發因子,白種人因為對紫外線防護力較差,相對容易出現個案,長時間的紫外線曝露也會提高癌化的機率,不過短期1到2天的曝曬不至於誘發癌化,民眾也不需要過度恐慌,外出時做好防曬即可。

針對皮膚癌的症狀,吳介山說,皮膚癌大多不會有讓患者有明顯不適的感覺出現,民眾也很難分辨普通的痣與病灶的差異,比較簡單的判斷方式包括「痣的顏色異常(不均勻)」、「痣的形狀有缺角或不規則」、「有明顯大小變化」,或是會痛、會癢、異常出血等,若有疑慮,建議就醫檢查、讓專業的醫師協助判斷。

對於最常見的基底細胞癌,吳介山指出,基底細胞癌是比較沈默的癌症,一開始可能是一顆痣,有的人甚至只是一顆痘痘,有時候會自己破裂、流血,有些病患是因為摳弄導致外傷,被基層醫師轉診來醫院做切片或切除後才確診,雖轉移性不高,但局部侵襲能力比較強,蔓延、深根後吃到骨頭裡都有可能,不過很少出現轉移,因此手術切除乾淨、定期回診後,治癒率可以到98到99%。

鱗狀上皮細胞癌發生率則略低於基底細胞癌,吳介山解釋,鱗狀細胞癌比基底細胞癌相對惡性一點,雖存在轉移機率,但還不算太高,同樣可以透過手術方式治療,治癒率比基底細胞癌低一點,但仍有9成以上。

至於黑色素細胞瘤,吳介山說,3種相對常見的皮膚癌類別中,以黑色素細胞瘤轉移風險最大,雖然發生率不高,但也因為皮膚癌不容易讓患者感到不適,因此注意到的時候往往都已經比較後期,病患確診後會通過手術與正子造影等方式確認癌細胞通過淋巴轉移的情況,並依據患者病情安排治療,嚴重時可能會需要截肢處置,如果拖到第四期,5年存活率恐降到25%以下。

吳介山強調,對任何癌症來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都是最重要的,台灣有時很多病人諱疾忌醫,因此耽誤病情,以相對常見的肢端黑色素細胞瘤為例,病情到比較後期、醫師建議截肢處置時,老一輩的人可能會很在意,覺得截肢對不起父母、或是受到其他民俗觀念影響,有很多確診的老人家真的因此不願意再就醫,曾經有病患因此放任「腫得像靈芝一樣大」。

該位病患最後還是回到醫院接受治療,吳介山說,患者強調「可以做任何治療,但就是不能截肢」,所幸近年來有免疫療法出現,病人當初做了緩解手術,先把突出到影響穿衣的部分先切除,加上其他化療、免疫治療,終於把病人的情況控制下來。

吳介山呼籲,現在醫療比以前進步很多,很多東西比起以前都有更好的照顧成效,醫師最怕的就是病人生病了不出來就醫,或是中斷治療導致病人腫瘤蔓延擴散,治療時醫師都會尊重病患意見、讓病人決定自己的治療方式,完全可以跟醫師討論,千萬不要諱疾忌醫。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避免癌症「三冠王」上身 有這些症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