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長周立偉指出,一開始張先生回復健科門診進行心肺復健,然而傳統的向心型腳踏車運動訓練,過程中較易導致喘氣以及疲累,經物理治療師及醫師評估後,與亞大物理治療學系合作進行離心型腳踏車訓練,讓他體能大幅改善。

亞大物理治療學系助理教授黃郁潔指出,當肌肉收縮時靠近身體稱為「向心」,會讓肌肉縮短,相對的,遠離身體時則稱為「離心」,會讓肌肉拉長,前者像是舉起東西,肌肉會往內縮短,後者像是緩緩放下東西,肌肉會往外拉長,以離心腳踏車為例,就是以「反踩」的方式訓練不同部位肌肉,也能達到輕度復健的效果。

亞大醫院及亞洲大學在學術及醫療資源共享、交流,圖為雙方合辦活動。亞大提供
亞大醫院及亞洲大學在學術及醫療資源共享、交流,圖為雙方合辦活動。亞大提供

黃郁潔表示,與一般向心運動相比,離心運動對於心臟的負擔較低,能有效減少心肺功能的負擔,不易如向心運動那樣容易使人感到疲倦,且實際上離心運動會產生更大的力量,因此不僅能幫助肌肉強健,還能提高有氧適能,增進身體機能,對於容易喘或是沒有多餘體力進行傳統向心運動的老年人或心肺疾病患者來說,離心型運動是一個有效且較舒服的運動訓練模式。

周立偉也說明,醫學上並無「治癒」心臟衰竭的特效藥,此類患者除了需定期回心臟科追蹤之外,透過心臟復健更是治療中很關鍵的一環,雖然門診復健有時間及空間的限制,但這類患者們因為心臟功能受損並不適合在家中自行訓練,危險度較高。

亞洲大學物理治療系與亞大醫院合作,協助50歲男子改善體能。亞洲大學提供
亞洲大學物理治療系與亞大醫院合作,協助50歲男子改善體能。亞洲大學提供

因此在醫院時,復健科醫師及物理治療師可為病人量身訂做安全且有效的復健計畫,及時監測運動狀況,避免因強度太強而導致心律不整、心肌缺氧等危險情況,抑或是強度太弱也沒有訓練效果,再加上新的離心訓練模式,更能有效降低訓練過程中的不適,使患者也更樂於接受復健治療,增加自信心以及重拾生活品質。

周立偉強調,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如心肌梗塞、心臟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氣喘等,出院後的前3個月是「心肺復健」最重要的黃金期,建議患者及家屬能在這個時期能透過積極運動復健,將心肺耐力拉到最好的狀態,才能循序漸進回到原來生活步調,也能避免後續病情惡化。

「壹天壹蘋果」2.0版由最專業記者為你遍訪名醫,為你的健康把關。常看「壹天壹蘋果」,常保健康不老。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不漏接!!!

壹蘋即時報報 粉絲團

壹蘋娛樂 粉絲團

壹蘋時尚 粉絲團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壹蘋獨家|台灣之光!曾格爾13小時無氧速攀第八高峰馬納斯魯峰 創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