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History Extra》報導,距伊麗莎白一世駕崩已四百多年,但關於20世紀某個神秘墳墓內發現的骨骸,至今仍引發陰謀論者猜測——伊麗莎白一世其實可能是一名男性。
當年,得知西班牙無敵艦隊被擊敗後,她曾霸氣宣告:「我知道自己擁有的是孱弱女子之軀,但我擁有國王的心臟與膽識。」這句令敵人聞之喪膽的歷史名言,如今卻被懷疑論者視為是「史上最偉大的騙局之一」的關鍵線索。
作為都鐸王朝最後一位、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伊麗莎白一世的統治充滿戲劇性。
她於 1533 年 9 月 7 日出生於英格蘭格林威治的普萊森舍宮(Palace of Placentia),父親是亨利八世,母親則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Anne Boleyn)。然而她的母親在她年僅三歲時,便因叛國、通姦與亂倫罪名被斬首。
但在這場悲劇發生之前,伊麗莎白的降生本就充滿失望,因為她的父母原本預期她會是一名男孩,以延續王室血脈。亨利八世曾篤信,他甘願冒著失去王位風險而迎娶的安妮博林,一定會為他誕下一名王子。因此,他甚至早在安妮臨盆前,就已命令秘書擬好王子的誕生公告。
十歲時,伊麗莎白染上一種極為致命的疾病,幾乎奪走她的性命。 據陰謀論者所稱,當時宮廷內瀰漫著恐慌,因為國王正從倫敦趕來探望被送往外地、以避免感染瘟疫的公主。
據傳伊麗莎白公主高燒不退,病情持續數週,期間大量出血,接受放血治療並不斷嘔吐,最終身體虛弱至無法支撐。在國王到來的前夜,他最鍾愛的女兒已病入膏肓。
根據美國作家兼歷史學家貝瑞(Steve Berry) 2013 年出版的《國王的騙局》(The King's Deception)一書的說法。到了早晨,伊麗莎白已經去世。
這本《紐約時報》暢銷書聲稱,伊麗莎白的侍從策劃了一場驚世駭俗的陰謀,欺騙了她的父母、王室,甚至整個世界。
儘管伊麗莎白不是亨利八世夢寐以求的王子,但當時十歲的她,已經成為都鐸英格蘭最具價值的孩子。她可以與法國或西班牙的王子聯姻,以此鞏固國際盟約,而她的子嗣則能確保亨利八世渴望已久的都鐸王朝延續。命運弄人,國王最大的希望與遺產如今都寄託在伊麗莎白身上,任何破壞這一計劃的因素,都絕不會被輕易放過。
伊麗莎白的女官艾許莉(Lady Kat Ashley)和她的監護人帕里(Thomas Parry),深知若將噩耗告知國王,必將付出生命代價。保護公主是他們的唯一職責,而失職將被視為叛國罪。根據作者說法,他們唯一能掩蓋真相、爭取幾天時間以便逃亡的方法,就是欺騙國王。
艾許莉最先想到的辦法,是從村裡找個女孩,給她披上公主的長袍和斗篷,以此矇混過關。 但當時,有個男孩來自當地一個名叫內維爾(Neville)的家族。他雖然舉止笨拙,年齡比伊麗莎白小一歲左右,但過去幾周一直是公主的玩伴與同學。 由於沒有時間另尋合適人選,帕里與艾許莉決定鋌而走險,強迫這名男孩換上公主的衣服。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場騙局竟然成功了——根據陰謀論的說法,國王極少見到女兒,且向來習慣她在宮廷場合中保持沉默。帕里和阿什利意識到,若他們承認所做的一切,國王的怒火將無可遏制。他們或許能逃離英格蘭,但他們的家人肯定會被處死。
另一方面,熟識公主的人本就不多,經過幾個月的時間間隔,幾乎沒有人能百分之百確認她的身份。而這男孩已經成功欺騙了國王,這才是最關鍵的部分。
據陰謀論者稱,在侍從們將真正的伊麗莎白都鐸埋葬於莊園內的一座石棺中後,他們決定最好的自保方式,就是教導這位畢斯利男孩(Bisley boy)如何成為一位真正的公主。
![伊麗莎白一世是父親亨利八世(左)與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所生。翻攝wikipedia](https://static-cdn.nextapple.tw/prod/2025-02/633D21FE55D159B55593CA615DB511B8/ffe97fd91939eee1ace4202fad048d45_1280.webp)
然而,曾在著作《安妮博林與伊麗莎白一世:改變歷史的母女》(Anne Boleyn & Elizabeth I: The Mother and Daughter Who Changed History)深入探討了伊麗莎白生平歷史學家博爾曼(Dr. Tracy Borman)——接受 《History Extra》採訪時表示:「這恐怕是歷史上最荒誕不經的陰謀論之一。」
但寫過《德古拉》的知名小說家斯托克(Bram Stoker),也曾支持該說法。 這位愛爾蘭小說家堅信,真正的伊麗莎白公主已去世,而替身其實是瑪麗霍華德(Mary Howard)與亨利菲茨羅伊(Henry Fitzroy,亨利八世的私生子)的兒子,因此長相與都鐸王室有相似之處。
這場「畢斯利男孩傳說」(Bisley Boy Legend)的爭論圍繞著伊麗莎白一世的一生展開,特別是她對婚姻的拒絕、她的妝容與行為,以及她死後的神秘安排。
伊麗莎白是英格蘭第一位訂製高跟鞋的女王,她的統治甚至啟發了莎士比亞。而她公開聲稱,身為君主,她「嫁給了整個國家」,而非某一個男人。
她有時也暗示,父親亨利八世六次婚姻的混亂,尤其是母親被送上斷頭台的悲劇,讓她對婚姻心生畏懼,終生未嫁。
她終生以厚重的妝容與假髮示人,從不允許任何人看到她未裝扮的樣子,這也加深了外界對她身份的猜測。
在她彌留之際,她指定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James VI)為繼承人,他的母親是她曾經的對手——蘇格蘭女王瑪麗(Mary, Queen of Scots)。然而,她的遺言卻意味深長:「我不希望任何『無賴』來繼承我的王位,除了國王,還有誰能繼承?」這句話引發了陰謀論者的猜想:難道她自己就是那個「無賴」,一個偽裝成女王的男人?
美國作家史蒂夫貝瑞(Steve Berry)指出,伊麗莎白去世後,並未進行屍檢,這與當時王室成員的處理方式大相徑庭。 而且,她的葬禮低調至極,未舉行宏大的國葬,最終她的遺骸與異母姊姊瑪麗一世(Mary I)合葬於西敏寺。這些疑點讓貝瑞主張,現在正是打開伊麗莎白墓穴的時機,以現代科技驗證她的骨骼是否屬於女性,甚至是否曾有人偷換王室遺骸。
歷史學家博爾曼(Tracy Borman)則認為,伊麗莎白一世一生中就已經面對過關於性別與性取向的質疑,因為當時的社會難以接受一位女性能如此聰慧、果斷,並以鐵腕統治國家。博爾曼認為,雖然亨利八世不常見到伊麗莎白,但作為父親,他應能辨別出自己的女兒是否被掉包。此外,身為女王,伊麗莎白幾乎從不獨處,她的侍女們會幫助她穿著層層疊疊的華服,因此如果她是男性,秘密早就該被揭穿。
最具決定性的是,當時各國大使會密切關注伊麗莎白的生育能力,甚至有詳細記錄顯示,她擁有規律的生理期,並接受過醫師檢查,這讓「她其實是男性」的理論難以成立。此外,歷史上也有不少傳聞稱伊麗莎白曾與多名男性發生親密關係,甚至擁有私生子,這些傳聞都與「她其實是男人」的陰謀論相矛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https://static.nextapple.tw/web/layout/img/clicktonext.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