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復建回憶,以前三機作業,當場剪接,趕的時候甚至現場直播,「一個半月可以拍30集,現在30集要拍半年到1年」,只要NG就會被罰錢,第一次罰200,第二次罰500,「一天錄下來可以累積好幾千」,「不要跟錢過不去, 你拍了半天就是為了錢,辛辛苦苦罰光了,白演了」。

此外,當時的導演對演員相當嚴厲,「導演從二樓跳下來罵,好兇悍」,不像現在是「愛的教育」。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年拍攝完後,只有導演與攝影師、燈光師能看畫面,演員是不能看的。「因為導演負責,播出來的好壞,導演、攝影、燈光負責。」與現在一個鏡頭拍完,演員擠在螢幕前看回放的生態大不同。

張復建當年拍攝只要NG就罰錢。彭欣偉攝
張復建當年拍攝只要NG就罰錢。彭欣偉攝

張復建也提到,台灣早期電影環境混亂,許多電影公司都是獨立製片,製作人、老闆良莠不齊,沒有保障。「拍完了,他那個支票是開了個上不上下不下,等你去兌的時候,跑了都不見了。」他自己也曾遇過製作人跑路,拿不到酬勞的情況,即使找到人了也於事無補,「他會跟你講,要不然就是打對折的對折,要不然就是有了再給你」。後來轉進電視台,錢雖然較少,但至少「看得到、摸得到」。

當時只有三家電視台,讓他戲約不斷,雖然忙碌,但演完戲後「想到那個酬勞的回饋,那個鼓勵很大。」張復建笑說,那時拍戲發的是現金,有時拍了三天三夜,薪水塞滿戲服裡的長靴,「收工了,錢一倒,很開心!」

張復建當年薪水塞滿戲服裡的長靴很開心。彭欣偉攝
張復建當年薪水塞滿戲服裡的長靴很開心。彭欣偉攝

戲劇學校出身的張復建坦言,從傳統的京劇表演轉到生活化的影視演出,猶如「隔行如隔山」,所幸遇到貴人胡金銓導演。「胡導演對我的影響蠻大的,讓我如何從傳統的京劇轉換到這個影視。」他解釋,京劇有著根深蒂固的程式化肢體語言,而影視表演則講求生活感。胡導演的指點,讓他消化了那些根深蒂固的表演習慣,才得以在影視領域開拓出更寬廣的道路。

談及在《蝴蝶夢》中飾演莊周,胡金銓給了一道難題,「這個人物在台上,不能沒有表情,但是也不能太有表情。就是他那個深入淺出當中,要雅俗共賞,中間最難。」他解釋,胡導演要求他抓準「雅」與「不俗」的平衡點,這比扮演有著力點的反派角色更為困難。這也深深影響他後來的表演方式,特別是在飾演《劉伯溫傳奇》時,他便帶著這種意念詮釋角色。

張復建當年最多同時軋4、5部戲,「就怕你不同的角色,要用專業的那種語言,最可怕像演醫生,那些醫藥的名詞都是專有名詞,你不能說你想講什麼就講什麼」,還有當年拍《劉伯溫》,文言文和白話文交雜,那個劇本出來都要言之有物,擲地有聲,我自己都不懂就強記」。

張復建直言隔行如隔山。彭欣偉攝
張復建直言隔行如隔山。彭欣偉攝

現在,張復建是半退休狀態,不拍戲的時候也很忙,每天早上起來要運動半小時,筋骨方面的活動,不動的話,他會一天不舒服。張復建也不排斥再參演影視作品,表示,只要體力許可、戲份不要太多、也不熬夜就ok。

若孫子女想進演藝圈,張復建說:「基礎教育完成之後,最起碼你要大學畢業,再談你的興趣。你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他強調,興趣是支撐一個人走下去的動力,「人一輩子為了興趣,你就賺到了,就像人生像看場電影一樣,你總要看場好電影,不管你做哪一行」。

張復建現在是半退休狀態。彭欣偉攝
張復建現在是半退休狀態。彭欣偉攝
張復建認為大學畢業再談興趣。彭欣偉攝
張復建認為大學畢業再談興趣。彭欣偉攝
張復建出演舞台劇《解憂雜貨店》。彭欣偉攝
張復建出演舞台劇《解憂雜貨店》。彭欣偉攝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江蕙美聲撫慰心靈!前總統蔡英文朝聖 同框喊:甲你攬牢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