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專業人士污辱性極強」
不知道看到這樣一個廣告「我不是外科醫師不能幫你開刀,但我在開刀房的那一邊和病痛搏鬥了100多個小時,我想以學長的身份,分享我的筆記,陪你走過開刀這一段。」的各位會怎麼想?如果純粹是分享自身經驗,或許無可厚非;但如果是要「開個課程」,就可以讓讀者一起來學開刀或體驗開刀?!我想多數人都會覺得不合理且很詭異吧?
這讓我想到在8年前亦有立法委員提出修改《心理師法》,將心理師的應考資格下修至學士畢業;當時的理由是認為「心理健康專業的需求大,尤其在偏鄉更是如此;因此如果大學畢業就可以考專業證照,就可滿足這樣的需求。」這不就是個似是而非的理由嗎?!因為我們也可以說,如果偏鄉有非常多未能滿足的醫療需求,那以後醫師執照也可以大學念四年就可以去考了,這樣就可以有更多人加入啊!我想必定很少數人才會同意這樣的說法,因為大家都知道,醫師是多麼專業的一個職業,如果沒有足夠的訓練,民眾怎麼會放心把身體健康與病痛交給他來治療呢?
台灣《心理師法》已通過20年以上,全台灣目前甚至有將近7000名領有專業證照的心理師;但為何會變得像當時可以不尊重專業地來考慮心理師法修法?或是有網紅覺得他經驗過100多個小時的諮商,就可以「開課」來談諮商呢?要知道100多個小時,不過大致上等於一個學期上了兩門3學分的課;如果是你,會願意找這樣的人進行諮商或聽他「上課」嗎?
呂秋遠律師在臉書發表的意見很貼切,他指出「這樣的課程,對專業人士來說,傷害性不高,但污辱性極強」真的污辱性極強!筆者教授臨床心理學課程已10年以上,特別感同身受,覺得無奈與難過。
台灣心理師養成需8年
在台灣,心理師的養成從大學開始至研究所畢業,至少就要7至8年的時間;其實跟培養醫師所花費的時間幾乎相同。在研究所時期,常要修習超過40學分的專業課程,還要再經歷完整的見習與一整年的全職實習,並且強調科學研究訓練完成碩士論文,才能獲得考心理師證照的「資格」。縱使許多大專院校的心理學研究所(臨床心理與諮商心理相關)每年都有超過100~200名的學生來報考,且錄取率極低;但許多學生也不得不承認,這條路的CP值實在不高。
然而,無論是國內外仍都強調心理師專業養成上的要求,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即是心理師「面對的是人,探究的是改變與人生」;倘若沒有準備妥當,逕自用本身的經驗來「幫助」他人走過生命的黑暗,是不負責任且沒有真正替面對受苦的人們著想!更不用提變成一個商業化的販售行為,更是需要謹慎再謹慎。
其實,每一位考慮接受諮商的人,都是很有勇氣的!因為,他們要跟「陌生人」坦露出自己內心最不堪的那一面;如果從這個角度來想,身為一個心理師就會以最謙和且最真誠的心來面對「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