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策引反彈

以德國為例,德國是全球生育率較低的國家之一,為因應人口齡化及勞動人口不足之窘境,在俄烏衝突發生以前,德國開放的移民政策已吸引許多烏克蘭人移居德國。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德國儼然成為了躲避戰事的烏克蘭人的選擇之一。德國為使烏克蘭難民快速入境獲得安置而提出臨時保護令,讓這些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的烏克蘭人可以在免簽證甚至未正式申請臨時庇護的情況下先行入境。此外,德國政府亦將烏克蘭難民納入社會福利體系,使他們可享有公共醫療保險、失業福利甚至交通優惠。

隨著戰爭的持續發展,移入德國的難民人數不斷增加,德國境內各州花費在難民所需之教育文化及醫療方面費用甚鉅,導致有些州開始出現拒絕接納更多難民的聲浪。此外,俄烏戰爭所導致的能源議題升溫,天然氣價格的飆升使多數家庭無法負擔,許多家庭不願再繼續收留難民,期望以此減少支出。

道德與實務問題

當國際上出現大量難民人口,提供幫助或是不提供援助為一兩難之道德議題。當一國政府決定提供難民收容援助,這些人後續的居住、醫療、教育文化權利也勢必需要相關法規加以保護規範,因為並非各國皆有能力接納如此大量的難民,因此在難民收容上,有許多國家選擇制定難民法案以提供一個標準衡量如何處理國際間的難民議題及後續的安置處理。

面對今年年初以來的俄烏衝突及其衍生的難民議題,台灣目前亦繼續研議是否制訂2005年起即在討論的「難民法」,以因應瞬息萬變之國際情勢,但因台灣國土面積較小且人口密度較高,因此若是毫無節制地接受世界各地戰事所產生的難民人口可能會導致台灣工作機會供給不足、語言文化隔閡所導致之誤解,甚至造成國內為提供這些難民社會福利而財政出現困難,導致台灣社會秩序混亂。因此,在國際難民救助議題上,台灣目前仍多以捐款及捐贈物資為主。

難民法案之本質應為在國家有足夠的能力及多餘的資源,因此透過創設「難民法」以實現對正義的追求。以台灣而言,雖然道德層面上會鼓勵接納更多難民並對其提供人道援助,但因難民法規配套措施尚須討論,因此筆者認為,目前來說大開國門以援助國際難民似非周全之舉。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B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娛樂粉專

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俄國向外擴張無可避免嗎? 全球暖化竟也成重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