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榮同時也是前「股后」漢微科董事長,漢微科主要業務為提供研發及製造電子束晶圓檢測設備,為晶片製造過程提升良率的關鍵。漢微科在2012年5月21日以每股208元掛牌後,短短幾年時間股價飆漲到最高2585元、僅次於股王大立光,在2016年時將公司出售給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

此外,漢民集團領投的生技興櫃股王禾榮科(7799),將在9月15日掛牌上市,禾榮科為加速器硼中子捕獲治療(AB-BNCT)全方位整合方案的領導廠商,採「藥械合一」模式,建立完整治療鏈,涵蓋設備、藥物、臨床應用等領域。漢民持股逾8成,許金榮也擔任禾榮科董事長。

漢民集團漢民科技副董事長暨漢測榮譽董事長許金榮。呂承哲攝
漢民集團漢民科技副董事長暨漢測榮譽董事長許金榮。呂承哲攝

至於近期傳出日本官民合資的晶圓代工業者Rapidus已經成功試產2奈米,日前崇越科技首席執行長陳德懿接受媒體聯訪指出,他們有詢問日本業者,但回覆都是不清楚實際情況,有可能真的有生產,但距離量產可能還有一大段路要走。許金榮則是認為,要如何看待Rapidus在之後發展是否會成功,其實就看你的定義是什麼,對於日本半導體業界來說,雖然這是一家公司,但可能扮演著研發中心的角色,不一定成功就是要大規模生產。

許金榮進一步表示,日本是否具備 7 奈米的需求,其實仍有限。「台積電的 7 奈米也不必那麼快去設廠,因為國內市場規模不足,現在需要 7 奈米的應用,買外部的就好,還比較便宜。」談到德國,他則指出,德國雖然在機械產業具有優勢,但在半導體上卻相對辛苦,相對來說先進製程的需求也沒有到很高,這就是設廠要生產的製程節點考量所在。

許金榮強調,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是「成本與效率」,哪裡便宜就往哪裡買,這是市場鐵律。

 

針對中國市場,許金榮分析,目前中國成熟製程持續擴產,甚至打起價格戰,對國際競爭者包括台灣的成熟製程廠商形成壓力。但他認為,廠商的因應策略並非一味比價,而是要「往特殊製程、特殊應用走」,才能在成熟製程的紅海競爭中找到新的立足點。

至於成熟製程往特殊製程,會有哪些應用?許金榮點名包括車用電子、顯示器、通訊衛星、AI 機器人等領域,市場上都有潛在但不易被看見的需求,成熟市場不代表沒有機會,而是要找到不同的切入點,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對應方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中信金H1累計稅後盈餘358.4億 總座估Q3、Q4經濟情勢保守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