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今舉行股東會,郭文筆首次親自向股東報告營運狀況。他表示,去年因歐、美央行降息且印度及東南亞等新興國家經濟持續增長,加上台塑寧波丙烷脫氫(PDH)廠完工投產,原料丙烯自給率提高,PP銷售量成長18%,以及台灣PVC廠完成去瓶頸工程,銷售量增加2%,以致台塑113年合併營業額2,000億元,較112年度略微成長。
他表示但受到中國大陸房地產低迷、內需不振,且石化同業持續擴建,造成產能過剩,削價競爭,雖然全體同仁不斷應用AI及創新研發,力求轉型,且持續降低成本,不過,還是不敵大環境惡化的衝擊,致使113年合併稅前虧損24億元,「去年業績表現不好,我們會持續努力,若排除匯率與關稅等不可控因素,相信今年的業績會比去年好。」

針對今年展望,郭文筆指出,第1季液碱受惠中國大陸新增氧化鋁產能400萬噸,需求增加,且同業歲修,平均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32%,利差改善,台塑合併稅前利益1億元;第2季因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加上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大幅升值,及認列轉投資收益減少,預期第2季營收與獲利,將不如第1季。
展望下半年,他預期中國大陸持續降準、降息,並提出刺激內需政策,加上第3季為石化產品傳統旺季,需求增加,且因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增產,造成原油及原料乙、丙烯價格看跌,有利台塑生產成本降低,因此,「我們不看淡下半年的營運展望。」
不過,他表示國際市場仍有美國對等關稅後續發展、美中貿易戰、匯率及海運費變化等不確定因素,為提高經營績效及轉型策略,具體作法包含八大策略,分別是新產品新事業開發、能源轉型、數位轉型、全球投資布局、降低成本、營業策略轉型、 參與半導體產業鏈的布局、 深耕ESG、追求永續經營。
在營業策略方面,郭文筆指出,為減緩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衝擊,將優先開發非美國市場客戶;同時,降低中國大陸銷售比重,加速分散至東南亞及印度市場,另因應印度市場需求持續成長,台塑已取得印度標準局(BIS)認證的產品共9項,隨著各產品BIS認證陸續生效執行,將可增加印度銷售;再者,為增加產品銷售利益,持續提升差別化產品銷售比重,目標由2024年41%,提高至2025年的47%。
參與半導體產業鏈的布局方面,他表示台塑液碱已穩定供應半導體產業,作為廢水處理使用,將利用既有的原料與產品優勢,進一步評估開發電子級的化學品及氣體;台塑勝高公司麥寮新建12吋矽晶圓廠,今年完工投產,可提高先進製程用銷售量,挹注本公司轉投資 收益。
此外,他表示台塑大金公司電子級氫氟酸,目前在國內半導體市占率超過55%,因應先進製程需求持續成長,已規劃在大發廠擴建新產能;台塑德山公司電子級異丙醇,廣泛使用在半導體的先進製程,目前正進行異丙醇使用後廢液回收工程,並規劃擴建新產能,以滿足半導體先進製程需求。
延伸閱讀:關稅戰停90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