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郭肇中指出,臺灣資通訊產業在全球供應鏈占據關鍵地位,面對全球B5G/6G與AI技術發展熱潮,經濟部持續推動NTN衛星基地台、AI試製線等技術建設,以提升臺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與競爭力。
郭肇中表示,目前臺灣NTN基地台系統已與國際同步,並積極參與國際標準提案,未來更將佈局自主技術標準與智財權,建立本土供應鏈。AI方面,經濟部已協助建立50條AI試製線,並協助華城電機、台汽電綠能導入AI智慧排程,優化儲能運作效率,提升產業投資報酬率。今年該AI團隊也將成立新創公司POXA Energy,擴大應用範疇。

COMPUTEX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展示多項創新應用,包括智慧醫療物流機器人、智慧護膝、照片級AI 3D建模技術與透明顯示導引系統等,展現臺灣技術創新實力。現場也舉辦七場技術論壇及近百場媒合會,促進跨國合作與產業升級。展示技術如下:
B5G/6G NTN廣覆蓋基地台系統:最大特色為可透過軟體更新,讓手機直接連上衛星網路,無須更換硬體,即可實現海陸空3D無縫連網。工研院攜手中華電信驗證高軌衛星、與聯發科技合作低軌衛星,完成多軌道端到端連線測試,並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NTN自主技術與智財佈局。此技術將帶動晶片、天線模組、基地台、終端裝置至電信營運商的供應鏈整合,強化台灣在全球衛星通訊市場的競爭力。

AI智能影像醫療物流機器人:協助解決醫院人力不足問題,提升物流效率。該機器人具擬人化視覺,能透過AI影像辨識快速判斷人員與障礙物,並具備智能情境感知能力,可依現場狀況即時調整行動路徑,並透過AI模組持續訓練強化辨識能力。此技術已應用於高雄榮總,並拓展至義大醫療體系,成功提升院內物流效率與安全性,為智慧醫療領域注入新動能。

智慧彈性護膝:因應高齡化社會對膝關節照護需求增加,由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開發,專為退化性膝關節炎與肌少症設計。此護膝採用創新織物電路板(Circuit Fabric)技術,以導電纖維取代傳統電線與感測器,3D織造一體成型,並整合藍牙肌電感測器與電刺激模組,能即時監控膝部活動與肌群協調狀況,並依訓練計劃提供電刺激輔助,加速肌力恢復、縮短復健期。產品通過ISO 10993生物相容性與多項安全標準認證,具備100次水洗耐久性,兼具舒適性、功能性與臨床實用性,為高齡者行動輔助提供創新解方。
照片級擬真3D模型建構與展示技術:解決傳統3D建模耗時高、成本重與實體展品不便攜帶等難題。該技術應用3D Gaussian Splatting演算法,使用手機繞拍3至5圈,即可完成擬真度超過95%的3D建模,實現快速、精準的數位複製。與傳統建模一週以上相比,新技術僅需1小時,成本也僅為原本的三成。目前已與影月公司合作,協助國際大型展品建模,效率提升達90%,特別適合大型機具或重裝備的數位展示與行銷應用,為產業虛實整合與數位轉型注入強大助力。

透明顯示開放式系統架構智慧館員應用技術:解決虛實融合系統封閉性與擴充困難問題,採用國際OpenXR標準,打造兼容各廠牌透明顯示器的開放平台。系統結合前後鏡頭與AI推論,實現虛實融合導引互動,例如在圖書館可化身「智慧館員」,協助讀者快速找書。開放式架構可望協助系統整合廠商降低50%研發成本,提升高值市場競爭力。技術已展開導入智慧展館、博物館與圖書館應用,促進虛實整合系統加速落地。

POXA Energy能源管理系統:以軟體定義能源系統,協助工商業用戶降低儲能營運成本並提升獲利效率。該系統具備兩大核心特色:一是AI智慧排程,可依市場價格波動與設備狀況,最佳化充放電時機,延長電池壽命逾20%、降低用電30%,並使投資報酬率(IRR)提升達6.6%;二是支援No-code/Low-code操作介面,降低系統導入與後續維護難度。此技術已與華城電機、聯合再生能源、阿波羅電力及有成精密合作,2025年將導入20座案場,預期維運成本可減半,並與台汽電綠能合作導入儲能優化方案,預計第二季成立新創公司推動商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