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金融及保險業」再度穩居薪資榜首,每人每月總薪資高達107,348元,比去年多了9.27%,成為賺錢最快的行業。這也不難理解,銀行、保險公司去年業績大豐收,獎金發得大方,薪水自然跟著水漲船高。

AI大潮帶動「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薪資水準直線上升,每月總薪資達102,150元,年增7.88%。在AI伺服器、晶片需求爆發下,台灣電子業的競爭力不容小覷,從半導體到IC設計,員工薪資都有感成長。

第三名則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平均月薪96,669元,雖然數字看起來很威,但年增率僅0.08%,幾乎沒什麼變化,顯示該行業薪資成長空間有限,穩定性較高但爆發力較弱。

「運輸及倉儲業」薪資表現也不俗,每月總薪資來到65,305元,年增5.40%。這主要歸功於旅遊業大復甦,航空業業績亮眼,加上國際海運雖然沒像疫情時期那麼瘋狂,但整體仍穩步成長,帶動相關薪資提升。

「批發業」則因為台灣製造業出口回溫,表現同樣亮眼,平均薪資達57,472元,年增6.73%。這也代表供應鏈活絡,製造業景氣回暖,進出口相關產業也能分到一杯羹。

不過,「住宿及餐飲業」依然處於低薪行列,平均薪資34,322元,年增幅度僅1.00%,在各大行業中增幅最小。雖然國旅市場熱絡,但薪資成長相對緩慢,仍需時間拉升。

整體來看,113年工業及服務業的薪資還是往上走,全年平均總薪資來到64,668元,年增4.78%,經常性薪資(不含獎金、加班費)則達49,060元,年增2.95%。但並非所有行業都在賺大錢,有些產業反而出現衰退。

其中,用水供應業的薪資表現穩健,年增3.67%,在眾多行業中在平均中上。主要因為部分資深高薪員工退休,新進員工薪資相對較低,影響整體薪資結構,但整體仍維持穩定增長。而海洋水運業則因疫情紅利逐漸消退,市場需求回歸正常,薪資年減1.52%,雖然仍維持在相對較高水平,但與前幾年相比,增幅明顯趨緩。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鴻海研究院展現量子計算最新成果 榮獲QIP接收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