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研究,2024年全球半導體產能將成長 6.4%,原因為晶片在終端的需求復甦,加速了先進製程和晶圓代工產能擴增。勤業眾信觀察,高科技產業已逐漸帶動鄰近的捷克等中東歐地區增強供應鏈韌性,並以其優越的地利位置、發達的製造業基礎和相對較低的生產成本,吸引全球投資者和企業的目光。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全球華人服務負責人陳俊宏資深會計師表示,2023年9月歐盟晶片法案(EU Chips Act)正式生效,預計投入430億歐元,並與台灣、美國、日本和韓國等戰略性伙伴合作,打造專屬的半導體生態系,以確保供應鏈安全。中東歐作為亞洲與歐盟市場的門戶,且歐盟地區間貿易便利,能就近供應歐洲主要市場。

國際半導體大廠已陸續有在德國、波蘭等地投資設立據點,電子製造及汽車供應鏈廠商也相繼進駐,形成新的產業聚落。另外,台灣國科會在上個月宣布將在捷克布拉格設立台灣第一座IC設計海外訓練基地,協助台灣企業布局歐洲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平台,亦深化了台灣與歐洲的科技合作。高資本及高技術密集的產業在進行海外投資時,建議要全盤了解與審慎評估多項因素,包括當地投資優惠、是否具有完善的基礎建設、足夠的人才資源及健全的供應鏈,降低投資風險。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資深會計師李嘉雯建議,預計投資歐洲地區的台商需進行投資地點、當地投資限制、資本額、資本投入方式、當地租稅優惠/補助及投資架構設計等多面向評估;投資架構可善用台灣與歐洲16地區的租稅協定,以適用優惠的扣繳稅率;此外,亦須考量台灣CFC法令上路及各地對經濟實質之要求,簡化控股架構。

台灣總部亦須特別注意前往歐洲投資時外派人員政策,及在歐洲構成常設機構的風險等。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各地也逐步導入全球最低稅負制,在申請租稅優惠及補助時,不可不多加留心及評估有效稅率,並思考因應措施以利盡早布局。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財務顧問服務營運長潘家涓提到,近年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帶動下,中東歐地區的經濟影響力不容小覷。行政院國發會在2022年即設立基金促成多起成功投資案,但其實不少台灣重要電子、自行車、電動車製造商提早布局中東歐。

綜觀過去十年,相較於西歐,匈牙利、波蘭、捷克因擁有較低廉的人力生產成本,再加上政府支持自身的基礎建設,成為台商前進歐洲的重要跳板。觀察台灣企業的營運模式,主要作為鄰近市場的生產製造基地,通常是透過收購或直接投資建廠,當然也不乏將其定位為銷售據點或區域總部,例如鴻海在捷克成立區域總部,巨大則把波蘭當作東歐市場的主要銷售據點。

面對逐漸回溫的投資環境,中東歐成為全球投資熱點的態勢逐漸明朗,但受到烏俄戰爭的影響,中東歐的人才可得性、地緣政治及法規限制所帶出來的風險亦逐漸顯明。因此,建議台灣企業進入中東歐市場時應秉持審慎樂觀態度,適當把握各地紛紛釋出對台友好政策的時機並善用金融工具,以搶得進入歐盟市場的先機。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凱基證券模擬交易賽引熱潮 攜手遠傳電信幫助力投資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