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瘧疾境外移入連爆再+1!外籍男抵台3天住ICU 今年21例創19年新高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病管制署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個案為30多歲外籍男性,主要居住地在埃及,9月初曾到東非衣索比亞旅遊。返台3日後出現發燒、腸胃不適,之後症狀加劇並伴隨腹痛、關節痛,就醫後轉入加護病房。經檢驗確認感染「惡性瘧」。目前衛生單位已持續追蹤他的健康狀況與後續檢驗結果。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病管制署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個案為30多歲外籍男性,主要居住地在埃及,9月初曾到東非衣索比亞旅遊。返台3日後出現發燒、腸胃不適,之後症狀加劇並伴隨腹痛、關節痛,就醫後轉入加護病房。經檢驗確認感染「惡性瘧」。目前衛生單位已持續追蹤他的健康狀況與後續檢驗結果。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管署今(23)日公布國內出現今年首例本土副傷寒確定病例。個案是北部20多歲的外國籍男性,曾在6月下旬到8月上旬到印度旅遊,返台後居住在中部。8月26日他出現發燒、腹瀉、頭痛等症狀,9月1日就醫並住院治療,經採檢確診感染副傷寒桿菌,目前已康復出院。衛生單位也展開調查,針對飲食史進行追查,並針對3名同住者採檢,結果均為陰性。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管署今日(16日)公布,國內再新增4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患者年齡介於40多歲到60多歲,都是男性。4人分別從印尼、非洲多國及印度返台,症狀包含發燒、腹瀉、畏寒、嘔吐、頭痛、關節痛等,目前已有3人出院,另1人仍在醫院治療中。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管署今(9/2)公布國內新增5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全都來自南部,患者年齡落在30多歲到60多歲之間,大多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這些患者在8月上旬到下旬陸續發病,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咳嗽、呼吸困難等,目前5人都還在住院治療,與他們同住的家人暫時沒有出現疑似症狀。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國內再傳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疾病管制署今(26)日公布新增1例病例,患者為40多歲外籍男性,長期居住在台灣,今年7月起到西非象牙海岸與塞內加爾旅行,期間並未服用預防瘧疾藥物。男子於8月14日返台當天出現發燒、肌肉痛、頭痛等症狀,後續就醫並經檢驗確診感染「惡性瘧」。疾管署提醒,這是今年第16例境外移入瘧疾,創下近19年同期新高,民眾赴疫區務必提高警覺。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颱風雖已過境,但傳染病威脅仍在。疾管署今(26)日公布,上週(8/19-8/25)國內新增9例本土類鼻疽病例,其中1人不幸死亡。確診者年齡介於40多歲到90多歲,多數有糖尿病、高血壓或腎臟病等慢性病史。這些病例中,有人長期使用地下水,另有4人有污水或污泥接觸史。目前還有8名患者住院治療,其中4人病情嚴重住進加護病房。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管署今(19)日公布,上週新增1例類鼻疽與5例鉤端螺旋體病的本土病例,都是丹娜絲颱風過後發病。類鼻疽個案是一名中部80多歲女性,本身有高血壓與糖尿病,8月上旬因意識不清送醫,在加護病房治療後經檢驗確診。目前仍住院治療中。另有1名日前公布之南部70多歲得類鼻疽的女性個案,日前因併發肺炎與菌血症,不幸過世。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管署今天(8/12)公布,國內出現近10年來首例布氏桿菌病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患者是一名住在北部的50多歲本國籍男性,今年4月前往新疆旅遊,期間曾在動物市集接觸羊和馬。7月初他出現發燒、發冷等不適,多次到診所就醫,但狀況沒有改善,後來因肝功能異常轉到醫院,並因發燒與肝脾腫大住院治療。經血液培養與檢驗,確認感染布氏桿菌,目前已完成治療並出院。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中國廣東的屈公病疫情持續升溫,疾管署今(5)日宣布,將該地區的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從第一級「注意」升為第二級「警示」,提醒計劃前往廣東的民眾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全球屈公病病例在今年已累計超過25萬例,疫情最嚴重的地區是美洲,包括巴西、玻利維亞與阿根廷,亞洲地區則以印度與中國廣東省為主。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管署今(15)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4例M痘病例,患者都是30多歲男性,且都沒有接種疫苗,其中3例是本土病例、1例來自中國的境外移入。這些患者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與膿疱後才就醫確診。疾管署提醒,M痘持續在社區流行,雖是散發個案,仍不容忽視,尤其夏季活動旺季,更要提高警覺。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管署今(7月1日)公布,國內6月新增17例本土百日咳病例,包含1起從家庭延伸到校園的群聚事件及3起家庭群聚。其中,校園群聚源頭是一名北部青少年,5月底開始出現咳嗽、流鼻水,因病情持續就醫後確診,衛生單位匡列145名密切接觸者進行健康監測或預防性投藥,目前群聚已累計9例,健康監測持續到7月10日。
疾管署醫師林詠青說,這位20多歲男子沒特別病史,只提到小時候曾得腦膜炎,2022年打過3劑疫苗,但這...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腸病毒又來了!一名中部4歲女童上月出現咳嗽、流鼻水,後來甚至出現走路變慢、肢體無力等狀況,第四次就醫後才住進加護病房,經診斷為急性無力肢體麻痺,感染伊科病毒11型,成為國內7年來首例該病毒導致重症個案。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出國玩要當心!疾管署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分別為一名30多歲台籍男子和一名外籍女子,兩人近期都曾到印尼旅遊,返國入境時出現發燒等不適症狀,經機場檢疫攔檢後確診。衛生單位已針對他們的住處進行病媒蚊密度調查並清除孳生源。
林詠青在2012年進入疾病管制署擔任防疫醫師,原本是家醫科住院醫師,卻沒有繼續在臨床看診,反而前往美...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病管制署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3起境外移入瘧疾病例,都是40至50多歲的台灣男性。他們4月底至5月下旬分別去了西非貝南和東非肯亞,6月初出現發燒、頭痛、無力等症狀,經診斷全是惡性瘧重症。3人都還在住院,其中1人更因意識不清住進加護病房,還得洗腎急救。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管署今日公布新增2例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的個案。2名新生嬰兒都在5月底發病,分別是南部的1名女嬰和1名男嬰。女嬰出生第6天開始嗜睡、無法順利餵食,隔天出現體溫過低、肝功能異常等敗血症徵狀;男嬰則在出生第3天呼吸困難、活動力減弱、心跳過慢,被診斷為腦膜炎。檢驗結果顯示,2人都感染了伊科病毒11型,目前仍在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中。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新冠疫情還沒結束!疾管署今(3)日公布最新資料,上週新增132例新冠重症、15人死亡,是今年以來最嚴重的一週。其中一例重症為僅5個月大的女嬰,讓醫界大為震驚。這名住在中部的嬰兒本身健康、打了常規疫苗,卻還沒到能打新冠疫苗的年紀。她在5月底出現發燒、咳嗽與流鼻水,家人發現她活力與食欲變差,立刻帶她看診,但藥物沒見效,隔天到急診時已出現肺部浸潤,快篩確診後直接住進加護病房。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這名女童沒有先天疾病,也沒有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她確診後短短4天內發展成急性...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疾管署今日(11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漢他病毒症候群確診病例,為今年第2例。患者是一名北部20多歲男性,近期沒有出國,主要活動範圍是住家和工作地點,且自稱沒見過老鼠蹤跡。他於2月15日開始發燒、頭痛、食慾不振和腹瀉,隔天到急診就醫後住院,經檢測於3月7日確診。目前他已返家休養,家人無症狀,已接受採檢送驗。衛生單位已展開疫調與防疫宣導,並請環保人員到患者活動範圍進行環境消毒和捕鼠作業,以釐清可能的感染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