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疾管署監測數據,今年截至8月25日,國內累計16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年齡從10多歲到60多歲不等,其中12例是在非洲感染,另有亞洲與大洋洲各2例。感染類型以惡性瘧最多(13例),其次為間日瘧(2例)及諾氏瘧(1例)。目前全球瘧疾疫情持續升溫,其中非洲占全球病例約94%,衣索比亞、辛巴威、納米比亞疫情最為嚴重;亞洲則以印度和印尼的疫情上升最值得注意。

疾管署指出,瘧疾是透過帶有瘧原蟲的蚊子叮咬而傳染,主要分為惡性瘧、間日瘧、卵形瘧、三日瘧及諾氏瘧,以惡性瘧與間日瘧最常見。感染後通常在7到30天內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等類似流感的症狀,若未及時治療,可能進一步出現發冷、週期性高燒與盜汗,甚至導致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嚴重時會致命。特別是間日瘧和卵形瘧,可能潛伏在肝臟數週甚至數年後再復發,因此治療後還需服用特定藥物根除。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張韶涵返台冷臉無語!7年未在家鄉開唱 遇鐵粉送機零互動(狗仔直擊)

疾管署提醒,計劃前往瘧疾流行地區的民眾,應至少於出國前1個月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按時服用預防藥物,不可自行中斷。同時,建議旅途中穿淺色長袖長褲,使用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的防蚊藥劑,並盡量選擇設有紗門紗窗的住宿環境。

疾管署也呼籲,返國後若出現發燒、頭痛或全身倦怠等疑似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與是否服用過預防瘧疾藥物,以利醫師快速診斷與治療。更多防治資訊可至疾管署官網查詢,或撥打1922防疫專線洽詢。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蔡明亮35週年影展美國落幕 場場售罄!李康生同台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