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疾管署監測,第23週(6月1日至6月7日)全台因腸病毒到門急診就醫人次達5166人,比前一週的4727人增加了9.3%,疫情有升溫趨勢。近4週檢驗結果顯示,社區中主要流行的是伊科病毒11型,其他還包括克沙奇A6、A16和A2型,顯示病毒類型多樣,傳播風險仍在。
截至目前,2025年全台已累計6例腸病毒重症病例,包含3例不幸死亡。其中5例感染的是伊科病毒11型,另1例是克沙奇B5型,有4例是出生不到1個月的新生兒,重症病例數已創下近6年來同期最高紀錄。疾管署呼籲家長務必警覺,留意新生兒與幼童出現嗜睡、活力不佳、喝奶變少等腸病毒警訊。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假富商疑雲後夫妻合體!王思佳貴婦百貨侍候愛女 老公閒閒扮保鑣(狗仔直擊)
疾管署提醒,伊科病毒11型是造成新生兒重症甚至死亡的主因之一,準媽媽若在產前14天到產後期間出現發燒、腹瀉、呼吸道症狀等,應立即告知醫師,並與新生兒保持適當隔離。因成人常無明顯症狀,卻可能是傳染源,家中有孕婦與嬰兒者應落實手部與環境清潔,避免傳播。
腸病毒感染初期症狀可能不明顯,但若未及時治療,恐發展為心肌炎、肝炎、腦炎,甚至多重器官衰竭,危及生命。醫療機構、產後護理之家、托嬰中心也須強化防疫措施,減少病毒擴散。疾管署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是重症高風險族群,一旦出現呼吸急促、肌肉抽動、持續嘔吐等異常症狀,應儘速送醫。民眾若有疑問可撥打1922防疫專線諮詢。

雞肉到底要不要洗?專家點3部位:回家還是要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