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9月29日,台灣已累計21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創下近19年同期新高。病例年齡介於10多歲到60多歲,以非洲旅遊感染的最多,共14例;另外亞洲5例、大洋洲2例。感染型別以惡性瘧15例最多,還有間日瘧5例、諾氏瘧1例。從96年至今,國內累計208例瘧疾通報病例,全都是境外移入。

疾管署說明,瘧疾是被帶有瘧原蟲的瘧蚊叮咬後傳染,依種類可分惡性瘧、間日瘧、卵形瘧、三日瘧、諾氏瘧,其中惡性瘧與間日瘧最常見。多數患者會在感染後7到30天內出現症狀,初期與流感類似,包括發燒、頭痛、肌肉與關節痛、噁心嘔吐等。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惡化成週期性畏寒、顫抖與發燒,嚴重甚至導致休克、肝腎衰竭或昏迷,威脅生命。間日瘧與卵形瘧還可能潛伏在肝臟多年後復發,因此治療需搭配特定藥物徹底清除。

疾管署提醒,計畫前往瘧疾流行地區的民眾,務必在出發前至少1個月到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囑服用預防藥物,從出國前到返國後都要持續不中斷。旅遊時應穿淺色長袖長褲,使用核可防蚊藥劑,並入住有紗門紗窗的房舍。若返國後出現發燒或疑似症狀,要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與用藥情況,協助醫師正確診斷治療。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金色三麥股票明開搶!毛利率最高56% 餐酒旺季帶動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