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族千辛萬苦只解出「羊便便」 醫:修復腸黏膜靠3食力
長期便秘族共同的痛,即使順利排便,總像一顆顆羊便便,醫師提醒原因可能是沒修復腸黏膜,除了靠益生菌支持黏膜細胞修復,減少精緻加工食品、注意三餐營養均衡也是關鍵。
長期便秘族共同的痛,即使順利排便,總像一顆顆羊便便,醫師提醒原因可能是沒修復腸黏膜,除了靠益生菌支持黏膜細胞修復,減少精緻加工食品、注意三餐營養均衡也是關鍵。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腸癌去年奪走6000多位國人性命,血便是可能的徵兆之一。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指出,大便帶血可能是痔瘡、肛裂甚至是大腸癌的警訊。若平時排便順暢,但突然出現血便且伴隨頻繁腹瀉,完全沒有肛門異物感或疼痛感,「這個怪怪的」,可能存在惡性腫瘤的風險,應立刻就醫。
【李芷妤/台北報導】7歲陳小弟長期便秘,排便像一顆一顆羊便便,即便盡量避開可能過敏原,腸胃不適症狀始終沒緩解,甚至對更多食物過敏。醫師指出,陳小弟是因為腸黏膜受損形成腸漏症,所以無法阻止過敏原、毒素或其他有害物質滲透進血液中,甚至因為屏障大開,過敏原越來越多。
【吳坤芝/綜合報導】大腸癌曾蟬聯國人10大癌症首位15年,直到今年才被肺癌擠下,每年逾6000人因大腸癌送命。醫師林相宏指出,最近發現越來越多年輕族群有大腸息肉,很多不到45歲,日前一名35歲女子健檢,AI大腸鏡抓到一個問題仍低估,若遺漏未處理,恐釀「大腸間隔癌」,即使糞便潛血不容易偵測。
每年逾6000人因大腸癌送命,很多人知道肥胖、嗜吃加工肉品、紅肉及燒烤食物等是危險因子,醫師提醒,其實抽菸也是,菸害會影響腸道功能,提升罹癌風險,籲定期篩檢。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70歲趙先生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平時飲食不忌口,也不會特別選擇低油、高纖食品,後來反覆腹痛逾1年,以為腸胃炎自行到藥局買藥,直到腹痛加劇就醫檢查,才發現巨大潰瘍合併腸黏膜糜爛;醫師說,高油、低纖飲食、抽菸、喝酒易發生大腸憩室炎,應多吃蔬果雜糧等高纖食物並多喝水。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端午佳節三餐都吃粽,小心腸子鬧脾氣!76歲陳爺爺曾因攝護腺癌接受放射線治療,副作用讓慢性便秘,需長期服用軟便劑,陳爺爺曾三天都以粽子代替每餐米飯,導致腹脹疼痛,連續六天都無法排便,吃軟便劑也不見改善,急診檢查發現腸阻塞,住院五天才康復。
【記者吳慧芬/高雄報導】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或多或少都有收治過肛門異物案例,取出的物品五花八門,高長大腸直腸科主治醫師蔡鎧隆行醫十多年,從患者體內取出的異物有蘋果、檸檬、電池、玻璃瓶、手機,甚至是長達20多公分的水管,得經手術剖開肚子,才一解患者「困境」。
【記者吳慧芬/高雄報導】電池兔廣告讓人印象深刻。高雄一名30多歲男子到高雄長庚掛急診,指體內有異物,X光一照,肛門裡面竟有顆電池,正當醫師在開刀房要為他全身麻醉取出時,他突喊要如廁,接著在廁所裡慘叫,醫師趕到廁所,原是男子插掃把刺進肛門「抐」(攪拌),雖然「抐」出電池,腸子也因此被「抐」破,引發腹膜炎,男子不但不能免於開刀,還一度命危,差點喪命。
【記者黃子騰/新北報導】新北市30歲王姓男子因從小便秘加上工作長期久坐,某次吃完麻辣鍋排便時,發現肛門口出現一顆小肉球,就醫檢查發現有3度內痔。另1名62歲陳姓女子因心律不整長期服用抗凝血劑,排便時會有鮮血噴出,進行大腸鏡檢查幸好僅為痔瘡。2人至亞東醫院進行雷射痔瘡消融手術後,因為傷口小、疼痛感低,很快就回復日常生活。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日本「大胃魔女」菅原初代身材纖細,吃相卻很豪邁,去年6月公開罹患大腸癌第4期,近日病逝,享年59歲。醫師說,沒有科學實證暴飲暴食會提高大腸癌風險,主因還是吃較多紅肉、高油脂、加工食物,建議飲食習慣不佳、有家族史者,應提前5年做大腸鏡檢查。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國內出現今年第2例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個案,疾管署指出,本案為1999年將該病列入法定傳染病後、迄今第4例確診,致病原為大腸桿菌,可透過動物、患者或被污染的食物傳播,呼籲民眾落實手部衛生及飲食安全以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