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養生秘訣大公開 中醫3穴位和2健康食譜牢記腎氣滿滿過寒冬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日子,象徵著「陰氣最盛、陽氣初生」,是調養身體、溫補腎氣的關鍵時機。彰化馬光中醫診所楊婕妤醫師指出,冬季養生應注重保暖、溫補飲食及穴道按摩,幫助身體儲存陽氣,增強體力,預防寒氣傷身。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日子,象徵著「陰氣最盛、陽氣初生」,是調養身體、溫補腎氣的關鍵時機。彰化馬光中醫診所楊婕妤醫師指出,冬季養生應注重保暖、溫補飲食及穴道按摩,幫助身體儲存陽氣,增強體力,預防寒氣傷身。
【李家穎/綜合報導】二十四節氣中大雪就在今(6)日,古人認為北方地區出現較強的冷空氣,因此會有規模較大的降雪,台灣高山也容易出現較強的冷氣團。命理專家小孟老師也分享大雪這天的禁忌與習俗,可以多加注意,也要注意保暖不要被冷到。
【李家穎/綜合報導】二十四節氣中大雪即將來臨,今年的日子在12月6日,古人認為北方地區出現較強的冷空氣,因此會有規模較大的降雪,台灣高山也容易出現較強的冷氣團。命理專家小孟老師也分享大雪這天的禁忌與習俗,可以多加注意,也要注意保暖不要被冷到。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進入冬季,養腎成為保健重點,因為腎臟與我們的生長發育、抵抗力息息相關。中醫指出:「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冬天正是護腎的好時節。陽明馬光中醫診所高慈婷醫師提醒,冬季做好腎氣調補,不僅能幫助「藏」住陽氣,還能提升身體免疫力,減少換季不適。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隨著東北季風來襲,氣溫驟降,宣告一年將從忙碌的節奏步入寧靜的冬季。這段時間,大自然萬物進入休養生息階段,人們也可以配合季節調整生活作息,早睡晚起,讓冬天的「藏」氣功能發揮到最好。中醫師李宗明建議,若此時養生得當,不僅有助提升較弱的臟腑功能,還能有效增強身體抵抗力,同時分享養生三招。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台中市1名68歲李姓婦人罹患糖尿病已20年,在某次回診時,抽血報告竟發現腎絲球過濾率剩8分,屬慢性腎臟病第五期臨近洗腎邊緣。李婦到中醫大附醫進行中西醫合療,透過飲食、藥物及中醫治療,在1年內腎絲球過濾率提升,血糖、血脂、電解質越來越進步,血鉀穩定4.0,免於洗腎帶來的生活困擾與痛苦。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年末大掃除,最怕灰塵和塵蟎等過敏原,中醫師表示,過敏發作涉及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肺氣虛患者容易感冒、面色較白,怕冷且容易流汗;脾氣虛者通常食慾不佳,易脹氣和腹瀉;腎氣虛者常伴隨手腳冰冷,耳鳴,頭暈等,可利用中藥內服、針灸、以及4個穴位按摩改善。
【記者張沛森/桃園報導】桃園一名職業婦女日前產下女嬰後,出現嚴重產後憂鬱症,情緒憂傷、食量減少、什麼事情都不想做,與家人時常大吵大鬧,經求治醫師後,婦人考量新生兒需哺乳,決定採取中醫診治。聯新國際醫院中醫科醫師陳藝文表示,產後憂鬱症困擾很多爸媽,透過中醫診療食補,補氣養血、安神定志,有助於媽咪恢復美麗健康。
【吳坤芝/綜合報導】今天是24節氣「大雪」,命理師小孟老師在臉書「小孟老師星座塔羅牌之清水孟」指出,古人認為這天北方地區出現較強的冷空氣,因此會有規模較大的降雪,台灣高山也容易出現降強的冷氣團,提醒有6禁忌及習俗上要吃7類食物。(註:壹蘋貼心提醒您,民俗說法僅供參考。)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爸媽最怕孩子長不高,但太早服用轉骨湯會發育過早,藥師謝皓丞建議,孩子私密處開始長出細毛,就是喝轉骨湯的適當時機,趁春分和白露各連喝3個月,每周1-2次,春天轉骨湯成分強調養脾,秋天著重補腎氣。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一名女子近日因月經紊亂誘發臉部生暗瘡,因此找中醫求診,不料老中醫見她鼻尖發灰,診斷認定是「房事過多」,還被陪診的媽媽當場語重心長地要她「年輕人不可太過放縱」,但根本不是這麼回事,讓她大喊救命!
【徐銘穗/綜合報導】「白露養好生,秋冬不看醫生!」今天9/7正是24節氣中的「白露」,代表天氣已漸漸轉涼,降雨也會增多。此時期日夜溫差大,中醫師提醒,過敏及心血管患者要注意保暖,也推薦潤飲茶及泡腳藥方,有助白露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