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大附醫廖元敬醫師指出,由李女士病例可見長期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更需格外注意腎臟病變的風險。除了腎臟病外,糖尿病也是在病人接受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若腎絲球過濾率下降,死亡率有增加趨勢。李女士當時血壓偏高169/80,食慾差,低血鈉132,高血鉀5.4,到院後偕同吳美瑤醫師使用「全民健康保險中醫慢性腎臟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並合併腎臟科張育瑞醫師門診的西醫療法。

熱門新聞:南投消訓中心又爆替代役打架 餐廳變格鬥場!椅子、拳腳齊飛

張育瑞醫師說明,李女士西醫常規治療包含降血糖、降膽固醇等藥物,配合飲食及中醫治療,這兩年來血糖、血脂、電解質越來越進步,精神及體力也越來越好。

中醫部吳美瑤醫師強調,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包括性別、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隨著年紀增加,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也會隨之上升,其中慢性腎臟病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獨立因子,隨著慢性腎臟病嚴重度增加,腎絲球過濾率下降,心血管事件風險大幅增加。

根據院內2007至2016年已在「中醫藥國際學術電子期刊 (JTCM) 」發表的研究資料,除了西醫的常規治療外,中醫使用活血化瘀的丹參、川七抗發炎、抗氧化、改善腎臟微循環,合併濟生腎氣丸或是知柏地黃丸能使早期糖尿病腎病變患者腎功能、蛋白尿穩定改善。中西醫合療,除穩定腎功能外,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總死亡率七成,及長期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的發生率。

中、西醫術業有專攻,許多病人除了接受西醫診治,也會尋求中醫治療。中醫大附醫自2020年起參與「全民健康保險中醫慢性腎臟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持續就診一年以上的患者,甚至是第四、第五期中重度腎病變患者,合併中西醫治療針對體質差異,可增強療效,改善生活品質。

68歲李姓婦人(左2)感謝中醫大附醫中西醫團隊,讓她免於洗腎危機。中醫大附醫提供
68歲李姓婦人(左2)感謝中醫大附醫中西醫團隊,讓她免於洗腎危機。中醫大附醫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晚期肝癌別放棄!72歲男10年發作3次 「見招拆招」延長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