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健康「腸腸久久」?定期篩檢和及時鏡檢是關鍵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年底聚餐頻繁,不僅飲食要均衡,健康篩檢更不容忽視。國民健康署最新的11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已成為國人10大癌症中第2高發病率的癌症,而其中50歲以上民眾占新診斷個案的9成。由於早期大腸癌通常無症狀,定期篩檢成為預防的關鍵。國民健康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的免費大腸癌篩檢,有效幫助降低死亡率,提醒大家儘早參與這項檢查。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年底聚餐頻繁,不僅飲食要均衡,健康篩檢更不容忽視。國民健康署最新的11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已成為國人10大癌症中第2高發病率的癌症,而其中50歲以上民眾占新診斷個案的9成。由於早期大腸癌通常無症狀,定期篩檢成為預防的關鍵。國民健康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的免費大腸癌篩檢,有效幫助降低死亡率,提醒大家儘早參與這項檢查。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根據國內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子宮內膜癌已成為國內女性第5常見癌症。110年新確診的子宮體癌案例高達3181例,其中子宮內膜癌占92.61%,相當於每10萬人有17人確診,而死亡人數在112年達到535人。國民健康署提醒,女性若發現陰道異常出血等情況,應儘速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記者張綵茜/台北報導】子宮內膜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為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自9月25日起,每週三下午增設「子宮內膜癌篩檢快速通關特別門診」,若為高風險族群可透過特別門診,現場檢查即可馬上知道篩檢結果。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台灣近三年來新發生的癌症病例接近萬人,其中口腔癌的死亡人數連續20年排名前五,對國人構成重大威脅。台灣頭頸癌患者在確診時過半數為晚期,不適合手術,藥物治療成為延長存活的重要關鍵。近年來,免疫藥物成為頭頸癌治療的新希望。去年12月,健保通過復發或轉移性頭頸癌一線免疫藥物給付,縮短台灣與國際治療指引的差距。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與中華民國頭頸愛關懷協會在世界抗頭頸癌日(7月27日)特別邀請各界專業人士慶祝這一重要進展。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11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食道癌新診斷個案共有2,881人,其中男性就占了9成以上,高達2,614人,為男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6名,其中50至69歲發生人數占7成以上。此外,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顯示,民國112年有2,064人死於食道癌,其中男性也占了9成以上,高達1,915人,是男性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
【任羿馨/綜合報導】一名約三十五歲的妙齡女性,長期有便秘與血便的狀況卻不以為意,並同時因為害怕照大腸鏡,遲遲沒有進行深入檢查。某天覺得褲子太大件、穿不住,原先感到喜出望外,以為自己瘦身有成,直到體重持續下滑才驚覺大事不妙,連忙到院所就診,經診斷確診為腸癌晚期。
【李雅欣/綜合報導】乳癌為台灣女性罹患率第一名的癌症!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台灣110年新增1萬7432名乳癌病友,且未滿50歲的年輕型乳癌患者占比約32%,共5597人,比歐美25%比例更高,為歐美國家的1.28倍。營養師程涵宇提出科學證實吃對12種好食物,讓身體維持超強防護力,能夠避免乳癌找上門!
【余平/綜合外電】一個新發表的觀察報告指出,刺青可能導致血癌風險增加21%。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台中市1名50歲的王先生,1年半前因大便習慣改變,總感覺解便不乾淨有異物感,直到出現血便前往檢查,被診斷為超低位直腸癌第3期,腫瘤有7公分大,傳統手術恐將使用人工肛門,經轉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評估後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切除腫瘤,手術傷口5處,每處僅1公分,術後完整保留肛門,第8天就出院,追蹤半年恢復情況良好,目前無復發跡象。
【周恩華/綜合外電】知名歌手朱俐靜、星座專家薇薇安均因罹患乳癌而過世,令人萬分遺憾。其中朱俐靜抗癌2年,於40歲時病逝;薇薇安則是在43歲時發現罹患乳癌,因為確診時已屬末期,幾個月後就不幸辭世。美國一個頗具影響力的衛生機構今天建議,女性從40歲起應該每隔一年接受一次乳癌篩檢,以降低死於這種疾病的風險,比過去建議的50歲,整整下調10歲。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70歲陳爺爺因攝護腺腫大被診斷為攝護腺癌,過去5年接受2次傳統手術治療,但經過多次經直腸超音波攝護腺切片仍無法測得周邊腫瘤,因此求助於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核磁造影與超音波影像融合攝護腺切片」檢查,結果顯示攝護腺癌已達到二期,目前接受放射線治療,恢復狀況良好。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111年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國人死於肝癌及慢性肝病、肝硬化者有1萬1,888人,其中肝癌死亡人數有7,781人,是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名,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約15%,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亡人數有4,107人,是全國主要死因的第11位。
【記者黃泓哲/綜合報導】乳癌是台灣女性10大癌症之首,近年來整體發生率持續上升,一名40歲出頭的未婚女性,就醫檢查已是第四期且癌細胞嚴重轉移至全身,不過在接受CDK4/6抑制劑合併抗荷爾蒙治療,幾個月後骨頭處癌細胞全部消失,迄今約2年維持病況穩定。
【記者林芳如、賴昀岫/台北報導】癌症時鐘又變快!國民健康署今日(12/29)公布最新「2020年癌症登記報告」平均每4分19秒就1人罹癌,比2019年快了1秒,當中大腸癌蟬聯15年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肺癌28年來首度擠下大腸癌,躍升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國民健康署今日(11/10)公布最新「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平均每4分19秒就1人罹癌,癌症時鐘跟2020年持平,近5年肺癌新發個案數逐年增加,早期比率增加,可能是因近年民眾健康意識提升。另外,胰臟癌前進2個名次,進入十大癌症排行。
【記者鮮明/台中報導】嘉義52歲陳小姐去年7月右眼突然看不見,一片白茫茫,經轉診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診斷為脈絡膜腫瘤,同年11月接受微創玻璃體切除與層狀鞏膜暨脈絡膜腫瘤移除手術,成功保留完整眼球,也保存相當程度的視力。患者病理報告確認為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每千萬人每年發生率低至6位,這是中醫大附醫近年來完成的全台第2例手術,幫助病友重拾生活品質和自信心。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肺癌28年來首度擠下大腸癌,躍升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國健署署長吳昭軍今日(11/10)表示,可能跟2021年大腸癌篩檢量比前一年下降15%,加上民眾踴躍健檢揪出早期肺癌,尤其女性肺癌發生率上升速度較快,希望篩檢增加讓發生率及早達到高峰,進而反轉。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昨晚(12/22)於政見發表會,痛批民進黨能源政策「徹底失敗」,自己的父母、秘書均死於肺腺癌,都跟空污有關。國民健康署今日說明,肺腺癌不僅是空污,還跟吸菸、二手菸、家族史、長期曝露於重金屬、輻射物質和石綿有關。
台灣撞球名將楊清順今天上午因肺癌過世,享年45歲。醫師提醒,年輕肺癌患者要釐清家族史與空氣汙染問題,就算自己不抽菸,暴露在二手菸、三手菸中也會增加罹癌風險;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唯一方法。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膠質母細胞瘤是常見惡性腦瘤,復發率高,總體存活期很難超過一年半,台灣7年來新確診病例數增加2成。一名30多歲台商因講話變遲鈍就醫確診膠質母細胞瘤,在上海開刀切除後5個月就復發,急回台二度手術,經醫師評估接受電場治療,抑制癌細胞分裂,存活期延長到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