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88 項結果


台積電Q1市占率達6成穩居龍頭 中芯受惠2大因素衝上老三

台積電Q1市占率達6成穩居龍頭 中芯受惠2大因素衝上老三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調研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第一季消費性電子進入傳統淡季,雖然供應鏈有部分急單出現,但多半是個別客戶回補行為,動能稍顯疲軟。加上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影響,第一季晶圓代工產值292億美元,季減4.3%。不過,AI相關HPC需求相當強勁,台積電仍穩坐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寶座,市占率達61.7%,季增0.5個百分點。

打造出7奈米晶片又如何! 台積電、中芯股價創20年差距最大

打造出7奈米晶片又如何! 台積電、中芯股價創20年差距最大

【記者呂承哲/綜合外電】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提供最先進晶片,協助客戶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優勢,近期股價高點來到899元,僅差9字頭一步之遙,對比之下,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則是面對美國晶片禁令,僅能在成熟製程發展,就算能幫華為打造7奈米晶片,但成本相當高昂,兩者的股價也創下20年來最大差距。

魏哲家喊這一句!黃仁勳挺漲價 外資調高「台積電目標價破千」

魏哲家喊這一句!黃仁勳挺漲價 外資調高「台積電目標價破千」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迎來魏哲家時代,面對台積電的晶片製造技術成為AI發展關鍵基石,董事長魏哲家表示,有客戶(指輝達)買了台積電的產品,卻在提高價值後賣回產品,「我也跟輝達的3兆男(黃仁勳)抱怨產品太貴,但是想一想,的確有價值,所以現在台積電也要展現自己的價值」,有消息傳出,黃仁勳在與外資餐敘的同時認同魏哲家講法,不過,黃仁勳對外不予置評。對此,外資紛紛調高目標價、有的甚至超過1000元新台幣關卡。

世界先進赴星國設廠罕見改策略 陸行之提3疑問:台積電客戶要求?

世界先進赴星國設廠罕見改策略 陸行之提3疑問:台積電客戶要求?

【記者呂承哲/綜合報導】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5日宣布計畫與恩智浦半導體,於新加坡興建一座12吋晶圓廠,首座晶圓廠投資金額約為78億美元(換算為新台幣超過2500億元),世界先進公司將注資24億美元,並持有60%股權,恩智浦半導體將注資16億美元,持有40%股權。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則是對此提出3點疑問,為何推翻過去低成本擴產策略,還是被恩智浦或台積電客戶要求擔擴產重任?

擺脫美國晶片制裁!中國大基金三期砸1.54兆 專家指野心恐擴及AI

擺脫美國晶片制裁!中國大基金三期砸1.54兆 專家指野心恐擴及AI

【記者呂承哲/綜合外電】隨著全球各國意識到半導體產業在科技時代、美中競爭下的重要地位,各自推動補貼吸引先進的半導體產商赴當地設廠投資,《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通過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國家大基金)三期籌資約3440億元人民幣(約為480億美元、1.54兆元新台幣),持續推進半導體自主化進程。

2030年半導體產值將達1兆美元 台積電侯永清:AI加速器今年成長2.5倍

2030年半導體產值將達1兆美元 台積電侯永清:AI加速器今年成長2.5倍

【記者呂承哲/新竹報導】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日舉行技術論壇台灣場次,台積電歐亞業務資深副總經理暨副共同營運長侯永清引用數據指出,2024年半導體晶圓代工產值達1500億美元,整體半導體(含記憶體)達6500億美元,預期支持電子產業 2 兆美元、資通科技產業9 兆美元,總計110兆美元的全球經濟。預估2030年晶圓代工產值達2500億美元,半導體整體產值將來到1兆美元的目標,並支持電子產業 3兆美元、資通科技產業12兆美元,總計150兆美元的全球經濟。

彭博:若中國攻台ASML可遠端癱瘓EUV 國台辦氣噗噗「把台積電當砲灰」

彭博:若中國攻台ASML可遠端癱瘓EUV 國台辦氣噗噗「把台積電當砲灰」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台積電(TSMC)是台灣的護國神山,生產了全世界90%的最先進晶片;荷蘭半導體生產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則是全世界唯一製造最先進晶片製造設備「極紫外光曝光機」(Extreme Ultraviolet,EUV)的廠商。萬一,中國解放軍入侵台灣,奪取了台積電,是否就能藉此控制全世界的先進晶片生產與分配?這是美國政府的重要關切事項。

去年虧16億!調整產品線、布局邊緣運算AI 力積電:下半年營收看升

去年虧16億!調整產品線、布局邊緣運算AI 力積電:下半年營收看升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晶圓代工大廠力積電周二(21日)召開股東常會,由總經理謝再居主持,展望2024年,受惠於AI浪潮發展,力積電藉由開發多年的WoW(Wafer-on-Wafer)封裝技術,從大型的伺服器、預算中心,擴展到特殊應用的邊緣運算AI的小平台,提供高頻寬、低耗電的解決方案,此外,銅鑼廠也有新業務機會,期望從下半年開始,等待客戶調整完畢後,成效就會逐步顯現。

到處都有台積電身影!晶片戰爭席捲全球 歐美日已砸810億美元

到處都有台積電身影!晶片戰爭席捲全球 歐美日已砸810億美元

【記者呂承哲/綜合外電】隨著疫情期間供應鏈斷鏈、美中科技戰加劇,全球各國意識到半導體對於當今科技產業的重要性,各自推動補貼吸引先進的半導體產商赴當地設廠投資,根據統計,資金規模已經達到3800億美元,美國、歐盟以及日本所分配補助更是來到810億美元,中國則是來到1420億美元,專家指出,半導體領域的發展,已然成為各國首要目標,而台積電則是在美國、歐洲與日本都有投資身影。

「中國芯」代價大!中芯Q1營收17.5億美元超車聯電 利潤卻崩7成

「中國芯」代價大!中芯Q1營收17.5億美元超車聯電 利潤卻崩7成

【記者呂承哲/綜合外電】中國政府近年持續推動半導體自主化進程,來應對遭到美方為首的晶片禁令制裁,對此,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近日公布2024年第一季財報,合併營收來到17.5億美元,年增19.7%,淨利卻驟降至7180 萬美元,年減68.9%,低於市場預期的7680萬美元。

韓媒焦慮!南韓先進晶片產能將從3成崩至9% 憂遭美國掏空優勢

韓媒焦慮!南韓先進晶片產能將從3成崩至9% 憂遭美國掏空優勢

【記者呂承哲/綜合外電】 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波士頓諮詢集團(BCG)近日釋出研究報告,指稱直至2032年,美國在10奈米以下製程的產能比重將來到28%,估計中國到時候僅有2%,這卻引來韓媒評論點出隱憂,認為美國如火如荼在本土建立半導體生產線的同時,南韓半導體產業前景卻充滿不確定性,主要是大型半導體公司在南韓建廠進度相當不順利。

拜登晶片法案有效 美國10年後先進晶片產能將達28%、中國僅2%

拜登晶片法案有效 美國10年後先進晶片產能將達28%、中國僅2%

【記者呂承哲/綜合外電】拜登政府上台後延續川普時代政策,加強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打擊,並在推出《通膨削減法案》的同時,也因應美國製造業本土發展,2022年推出了《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又稱晶片法案),雖然經歷美國成本高昂、補貼無法即時反應半導體廠商需求,甚至是工會與海外企業之間的紛爭,但外媒認為,這項計畫最終會發揮顯著成效,在法案10年後、也就是2032年,美國將擁有28%先進製程產能,相比之下,中國僅有2%。

台積電等大廠緩下單?ASML營收遜股價崩7% 中國比重飆至近半

台積電等大廠緩下單?ASML營收遜股價崩7% 中國比重飆至近半

【記者呂承哲/綜合外電】荷蘭半導體設備供應商艾司摩爾(ASML)最新公布的財報顯示,由於受到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採購需求下滑影響,接單金額38億歐元,季減61%,年減4%,跟華爾街預測的46.3億歐元落差不小,尤其是最頂尖設備極紫外光(EUV)曝光機從前季的56億歐元一口氣銳減6.56億歐元,導致股價周三(17日)重挫近7%,多檔晶片股倒地,費城半導體指數大跌3.25%。

傳台積電成熟製程價格折讓 法人:中國擴產牽動

傳台積電成熟製程價格折讓 法人:中國擴產牽動

市場傳出台積電明年部分成熟製程價格將小幅折讓,台積電今天重申不評論價格問題。法人分析,美國推動分散供應鏈政策,加速歐美成熟製程投片外移,加上中國晶圓廠積極擴充成熟製程,牽動產品價格和區域布局。

中國成熟製程產能佔比2027年擴大至33% 研調估這些台灣半導體廠首當其衝

中國成熟製程產能佔比2027年擴大至33% 研調估這些台灣半導體廠首當其衝

【記者陳修凱/台北報導】據TrendForce統計,2023~2027年全球晶圓代工成熟製程(28奈米及以上)及先進製程(16奈米及以下)產能比重大約維持在7:3,由於中國致力推動在地化生產、IC國產化等政策與補貼,故擴產進度又以中國最積極,預估中國成熟製程產能占比將從今年的29%,成長至2027年的33%,以中芯國際(SMIC)、華虹集團(HuaHong Group)、合肥晶合集成(Nexchip)擴產最積極;同期台灣成熟製程占比將從49%降至42%。

特斯拉成中國電動車終極標靶 謝金河:沒想到殺戮來得那麼快

特斯拉成中國電動車終極標靶 謝金河:沒想到殺戮來得那麼快

【記者呂承哲/綜合報導】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即將公布最新一季的交車數據,市場預估,受到極端環保團體攻擊柏林廠、導致一度停工,加上中國汽車品牌比亞迪的純電動車狂銷、小米也推出最新的電動車SU7,外界反應良好,預計對特斯拉營運造成壓力。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周二(2日)指出,特斯拉正成為眾多中國新能源車廠獵殺的對象。

印度發展半導體能成功? 外媒潑冷水直指3大重點:中國雄心成阻礙

印度發展半導體能成功? 外媒潑冷水直指3大重點:中國雄心成阻礙

【記者呂承哲/綜合報導】印度總理莫迪推出印度生產製造獎勵計畫(PLI),吸引各國廠商前往設廠,試圖強化製造業實力,同時,印度也把目光擺在半導體產業,印度最大企業塔塔集團(Tata Group)耗資110億美元投入半導體工廠,並與力積電合作生產28奈米以上製程的晶片,看似野心勃勃,但外媒分析3大重點,恐怕中國會成為最大阻礙,而且比起晶片製造,先從封測領域下手,可能才是印度發展半導體之道。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