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72 項結果


台綜院估今年GDP為3.57% 劉泰英示警產業結構、吳再益憂心這點「很難看」

台綜院估今年GDP為3.57% 劉泰英示警產業結構、吳再益憂心這點「很難看」

【記者許麗珍/台北報導】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今(6/27)發布2024年下半年台灣經濟展望,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3.57%,另預估今年實質民間投資成長為1.47%。不過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示警,受惠AI發展,今年經濟較去年好很多,但各產業景氣較為分化,甚至已讓台灣產業結構在短期內轉變為高科技型態。台綜院院長吳再益則憂心台灣的投資若沒有半導體,其實就沒有了,「台灣的投資還沒有真正起來,仍是很難看的過程。」

經濟升溫用鋼需求提振 中鋼5月稅前淨利6.7億元今年次高

經濟升溫用鋼需求提振 中鋼5月稅前淨利6.7億元今年次高

【記者許麗珍/台北報導】全球貿易穩步復甦,經濟動能持續升溫,中鋼(2002)今公布今年5月自結合併盈餘,中鋼5月稅前淨利6.71億元,月增0.77%、年減21.03%,寫下今年次高水準;今年前5月稅前淨利28.17億元,年增63.93%。中鋼表示製造業、汽車、房地產用鋼需求提振,全球用鋼展望溫和向上。

AI需求擴增5月外銷訂單年增7% 資通產品創同期新高

AI需求擴增5月外銷訂單年增7% 資通產品創同期新高

【記者許麗珍/台北報導】經濟部今公布5月外銷訂單金額為488.9億美元,年增7%.主因為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及雲端產業等需求擴增,下游客戶回補庫存,加上部分原物料價格上漲所致;其中資訊通信產品5月接單金額達140.6億美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年增11.4%。經濟部預期6月份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5月份增加,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及光學器材動向指數分別為53.1、52.9及51.1。

中鋼Q3季盤產品開平高盤 3項產品每公噸漲500至800元不等

中鋼Q3季盤產品開平高盤 3項產品每公噸漲500至800元不等

【記者許麗珍/台北報導】全球通膨持續降溫,但近年中國大陸各項工業產品產能過剩,各國產業皆受嚴重衝擊。中鋼展望2024下半年,在全球貨幣寬鬆與經濟刺激政策加持下,用鋼產業終端需求可望緩和回升,中鋼今召開盤價會議,決議7月份月盤產品以平盤開出;第三季的季盤產品,考量各產業現況與需求強度,以平高盤為基調,僅3項產品每公噸調漲500至800元不等。

翻紅!3月外銷訂單年增1.2% 今年首季年減2.1%

翻紅!3月外銷訂單年增1.2% 今年首季年減2.1%

【記者呂承哲/台北報導】經濟部統計處周一(22日)公布,經濟部統計處周一(22日)公布,3月外銷訂單471.6億美元,較上月增長25.0%,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2%,按新台幣計算增5.0%,今年首季外銷訂單1,333.2億美元,年減2.1%。

從中國跑掉1247億美元熱錢去哪? 謝金河直指這2國變贏家

從中國跑掉1247億美元熱錢去哪? 謝金河直指這2國變贏家

【記者呂承哲/綜合報導】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今年2月公布,2023年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直接投資負債增加330億美元,較前一年的1833.3億美元崩跌82%,甚至跟2021年高峰3440億美元相比、比重不到1成,創下1993年以來新低,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更是銳減1247億美元。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失去的1247億美元貿易順差,都流向2個國家。

中國兩會3月登場 全國經濟成長率目標可能低於5%

中國兩會3月登場 全國經濟成長率目標可能低於5%

中國兩會將於3月舉行,「全年經濟成長率目標」是外界關注焦點。雖然有傳言指出將與去年「5%左右」的目標持平,然而今年中國過半省市的目標不及去年,分析認為全國目標恐怕也會低於5%。

阿聯酋2/1起搭商務艙送睡衣 經濟艙優惠50美元、商務艙省100美元

阿聯酋2/1起搭商務艙送睡衣 經濟艙優惠50美元、商務艙省100美元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阿聯酋台北開航10週年,今起(2/1)飛行超過9小時的商務艙乘客也能獲的睡衣,即起至2/19止,購買2/2至11/30前台北出發的機票,經濟艙限時優惠便宜50美元(約新台幣1,567元)、商務艙便宜100美元(約新台幣3,134元),以台北直飛杜拜為例,經濟艙優惠後含稅35,222元、商務艙104,999元。

勞動基金去年12月賺進1127億元 今年利率、戰爭恐影響投資績效

勞動基金去年12月賺進1127億元 今年利率、戰爭恐影響投資績效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今(1)日公布去年12月的勞動基金運用情形,整體勞動基金12月單月收益數為1127.1億元,去年全年收益數為7193.7億元,收益率12.80%。對於今年的市場情況,勞金局分析,目前主要國家利率水準維持高檔,各主要央行是否降息仍未定,加上烏俄戰爭、以巴衝突尚未平息,又有紅海危機破壞全球供應鏈,且今年適逢許多國家的選舉年,都為金融市場帶來紛擾。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