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森3日在臉書上發表「台肥的問題在哪裡?你要派吳音寧去幹嘛?」的文章指出,台肥1999 年完成民營化、成為上市公司;可是到今天政府(農業部)仍是最大單一股東。這種「已民營、仍有大額公股」的混血結構,天生就容易被政治控制、用來利益輸送。「這是官商勾結的溫床,政治腐敗的誘惑」。
「這不是理論的問題,而是實際的問題」。張景森指出,他督導農業部八年,加上他的專業跟土地建築關係密切,資訊非常靈通,有關台肥處理土地問題的相關傳言,他聽到耳朵都長繭了。張景森坦言,每一次台肥人事異動,都是非常神秘兮兮,而且看不出合理的脈絡,看出來都有積極的力量在運作。「因此,本人對台肥憂心忡忡,認為遲早會出事」。
張景森接著說,台肥有非常多精華區的土地,有非常長的地上權合約,非常巨大的現金流。像最近才公告:台灣人壽把台北南港一筆地上權再延40年,權利金總額 150 億元、分 15 年付;這種規模的決策,地上權是續還是換人、租期多長、保證金與租金怎麼算、合建或標售走哪條、不動產與本業怎麼分帳揭露。「這些都不是技術題,背後全是龐大的土地利益」。
張景森認為,如果這是一個民間的上市公司,那問題不大。公司的決策必須符合公司治理的原則,公司管理階層績效不善,股東決無法容忍」。張景森指出,但台肥還在政府資產清單裡。政府持股+大筆地產,只會放大人事爭議與政治風險。只要公部門不退場,經營不可能有效率,政治風險很大。
張景森更說,如果行政院看上吳音寧,是因為認定這個人正直有為,而派她去改革台肥,是要讓社會大眾信賴這個任命,但她必須做到三件事「建立土地與不動產處分透明制度,依市場規則並高標揭露」、「落實政策契約,確保肥料價格穩定」、「推動公股退出台肥」,他強調,這三項是台肥能否走向健康治理的關鍵。
最後,張景森建議,台肥因為是一個民營化的公股公司,是一塊容易腐敗的肥肉,很容易生蟲的。今天吵人事,明天還會吵下一個人事,不吵的時候可能更恐怖。「長期不如把台肥從政府資產清單移走,讓政府只管公共目標,市場去管資產效率。這才是把風險關掉、把效率打開的做法」。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