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版點出首波大罷免投票落敗的警訊,包括「國民黨鐵票與民眾黨小草合力」、「綠營的模棱兩可」、「賴清德適得其反的雜質論」、「意識形態VS民生」、「賴清德政府跛腳危機加劇」。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指出,支持民眾黨的網紅如館長、歷史哥、朱凱翔等人,製作有邏輯而高流量的影片,這些傳播影響中間選民。另一方面,大罷免由公民團體自主發起,民進黨表面支持但態度曖昧。這種刻意模糊的表態,讓外界產生更多質疑,「其實老百姓怎會相信公民團體跟民進黨沒有關係?想要保持距離,卻搞得欲蓋彌彰,反效果。」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則認為,賴清德在「團結十講」第二講中談及,「要用民主加以淬煉,透過一次次的選舉、罷免,一張張的選票,像打鐵、鑄劍般千錘百鍊,百鍊成鋼,打掉雜質,淬煉出捍衛主權、守護民主的鋼鐵意志......」將不支持「抗中護台」立場的人比喻為「雜質」,激怒了中立選民,也讓國民黨逮到機會放大爭議,削弱罷免動能。

她說,罷免方的「抗中護台」訴求雖符合台灣主體意識趨勢,但賴清德的失言重創其正當性。

此外,劉嘉薇也提到,北京這次低調介入,僅以國台辦聲明質疑賴清德「借民主行獨裁」,顯示其吸取過去干預引發反彈的教訓。她認為,賴清德下一步應展現包容形象、聚焦民生經濟。並舉例,若在普發現金可以讓步,或者在NCC、大法官的名單上跟國民黨討論協商,提名雙方可以接受的人選,以緩解對立。

火線話題 | 726大罷免結果

這篇報導屬於「 726大罷免結果 」主題,更多延伸閱讀:

  1. 全民埋單!核三公投11.4億 31立委罷免案4億
  2. 大罷免後多人挨告違反選罷法 中6「敲羅行動」控政治清算
  3. 曹興誠籲籌辦公投:改國號為「台灣國」、廢除憲法「一中原則」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傳吳怡農、苗博雅為綠營角逐台北市 蔣萬安回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