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凱指出,現階段行政院的工作重點,包括將興建中的電廠如質、如期地完成,未來將持續開發多元綠能。除了目前運轉中的風力、光電、水力,未來也將對氫能、地熱等「新能」擴大研發。

翁柏宗傳被指定留任NCC代理主委 行政院這樣說:是誤解

陳世凱說明,院長在專訪中也強調,核能除了安全議題,仍要面對核廢料的議題,在討論核能的能源選擇之前,更要理性務實地來面對核廢料處理問題。

陳世凱還原,卓榮泰院長於專訪時,記者提問及院長回逐字為:

「記者提問:院長這樣盤點很多的新的能源的選項,但是對於核能,我們是否就放棄不去做一些新的技術的研究呢?

卓榮泰院長:再過十幾天7月27號,不到十天核三廠的1號機就要面臨除役,它經過40年之後今天運作是它必須除役。這個除役一部分是法律的限制,一方面是當時政府跟人民的信賴保護,告訴人民我只要用40年我就必須停下來,因為我們的核管法(規定),它必須在5年之前就啟動,若是要延役的話,所以今天它已經沒有什麼延役的問題,它已經不可能延役,但是它以後會不會重新再運轉、再啟動,也許核管法會改變,會怎麼樣。

但是我說過,我可以再重複一次。好,就算我們7月27號,就算拉,我們是不會拉,就算我們當天啟動的話,我們在未來的3年半到5年當中,我們要做很多的安全體檢,甚至體檢之後我們要做很多設備的更換,我們還要做一些地震帶的一些耐震的檢查,這個都不一定能夠完成,因為設備更換會不會完成,我也不知道;耐震的檢查會不會符合標準,現在都沒有人敢講,因為當初核三廠是沒有經過耐震檢查的,因為那時候不知道它是在斷層上面,所以這些如果都一切順利的話,台電參考世界上其他電廠延役的時程大概3年半到5年,它就在這個範圍當中,它是沒有辦法發電的。所以如果大家認為說我們這幾年比較緊張,要靠它來彌補是不可能的事情,它也是未來可不可行,還不知道,就算可行,它也是未來的事情。所以幾乎說在2029、2030年前,它是沒有辦法來補充任何電力,所以我們也只能就剛剛講的,新的能源-綠能,還有我們已經在進行中的電廠,或是再多增加一些創能部分來做考慮。

至於他說,那2030年之後呢?2030年的時候,事實上我們已經有一個新的數字產生。我們到2033年,我剛剛說我們到2030年,我們會有920萬瓩的一個新的能量增加出來,那是2033,我們經過台電現在更往前推計畫,我們到2033年,我們會有提供1,786萬瓩(記者:中間那3年增加是來自?),不是,當然是加起來的,到2033年會增加到1,786萬瓩,當然也是在幾個條件下,就是新的電廠要能夠接得起來,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LNG第四接收站,那這是未來的問題。

現在我也知道,世界各國,尤其美國方面,它在2030年,對於新能源的開發應該是一個關鍵的時機,新的能源如果沒有安全的問題,沒有核廢料必須處理的問題,而且世界的潮流和臺灣的共識都能夠接受,我覺得應該是開放討論的。未來的核能解決不了今天的問題,但是未來的核能都有任何的可能,我們都可以去討論。」

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行政院提供
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行政院提供

陳世凱表示,政府持續在能源轉型、供電穩定與減少空污的目標上與社會對話,不會貿然提出相關政策,相當遺憾有部分國內媒體利用標題刻意誤導,此舉除了無助能源政策的理性討論,也阻礙國家發展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