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總統賴清德今天正式就任、與前總統蔡英文交接。回顧蔡政府過去8年執政,不僅著手年金改革、調升基本工資等,在居住正義方面也推出社會住宅、囤房稅、租金補貼等措施。然而隨賴清德上任,民進黨將再繼續執政4年,賴清德面臨的挑戰如何處理,也恐影響2026大選。

新正、副總統賴清德(左)與蕭美琴。美聯社資料照片
新正、副總統賴清德(左)與蕭美琴。美聯社資料照片

在蔡政府近卸任時,桃園、高雄等地都發生無預警多戶停電事件,引發在野黨批評「缺電」,並藉此要求政府重啟核電;而傳出賴清德一開始相中的閣揆人選、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也建議政府考慮延役核二、核三,並導入新核電技術。不過民進黨仍定調要先有核安、核廢料儲存與社會共識等三前提才能接續往下討論。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宏仁接受《壹蘋》電訪表示,雖目前政府強調未來用電無虞,不過目前社會上的確有些討論,例如新核電技術、有無辦法凝聚共識。如果未來要把發展重心放在半導體、AI等產業,且又在台積電等大廠在不斷擴廠的情況下,想必能源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

前總統蔡英文(左)、總統賴清德(右)正式交接。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前總統蔡英文(左)、總統賴清德(右)正式交接。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能源議題棘手!賴政府前2年應直面核能 面對通膨別只調升基本工資

王宏仁認為,全世界都有同樣有缺能源的情形,而如何解除民眾憂慮部分並儘速處理並凝聚社會共識,這是未來新政府首要面對的任務。雖民進黨內部有些聲音會對核能有負面想法,但新政府不要避諱討論核能,這在歐洲國家也是如此,不能因為爭議就不去思考,「這並不是立場的髮夾彎」。

王宏仁表示,既然社會上如童子賢都有觀察到國際使用核能的新趨勢,科技可以解決顧慮的部分,但可能要耗費更高成本,才能買到相對安全的核能機組等,但這可以討論,因此可以開公聽會或跨黨派的國是會議平台,讓更多人參與、讓政府相關人士聽到意見,並主動對外提出綜合考量後是否運用核能的原因;他認為至少賴政府執政的前2年可以先做這件事。

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助理教授陳俐甫說,在總統蔡英文的任內,台股漲得最多,不過現在已經在高點了,賴清德就任後要往上漲也困難,不過維持在高點沒有問題。在企業部分,蔡英文對台商很溫柔,在中美衝突時,蔡英文並沒有限制台商賣關鍵的東西給中國,只是單方面接受台商回台,從賴清德任用郭智輝,展現對企業家更溫柔體貼,甚至郭智輝說要延役核電廠,這都是用電大戶的大企業在期待的,大企業都希望在過渡到綠電前,用比較便宜的電。

第二就是中國硬著陸,台商大幅撤廠回到台灣設廠,正是因為台灣經濟太好才會電不足,「經濟蕭條時電都用不完」,台商也到歐洲、日本等地設廠,所有廠商串連起來,台灣經濟一定往好的方向走。第三就是要如何對左派團體交出「環保成績單」。總結而言,賴清德要因應經濟發展更快所產生的貧富差距問題、環保問題,如要不要堅持非核家園等。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建議政府考慮引進新的核電技術。總統府提供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建議政府考慮引進新的核電技術。總統府提供

在通貨膨脹方面,王宏仁提到,雖然目前台灣的通膨表現,沒有向有些國家這麼差,不過大家還是會覺得東西越來越貴,因此要平抑物價,讓人民有感認為物價有受到控制。而調升基本工資當然會有些幫助,讓人民的消費力提升,只是如果調升的幅度跟不上物價上漲速度的話效果有限,人民也會覺得錢一下就花掉;而基本工資調升對很多中小企業雇主壓力很大,大家當然很樂意接受政府政策照顧勞工,但是當成本增加,就會出現許多消極措施,例如不再雇用新員工、裁員、把價格轉嫁到商品等,這單靠加薪可能不夠,可能還需要別的方式處理。

至於蔡政府8年所推行的打炒房,王宏仁也說,的確因為一些豪宅稅等制度,讓大量囤積豪宅等情況有減緩效果,但可能對有些有錢人來說,本來就沒有差別。雖然政府已推動社會住宅,還是有些年輕人想買地段比較好的房屋,或是其他房屋需求還是會買不起,房價還是偏高,且不只台北,高雄、台南、嘉義等地的房價也在漲。

王宏仁坦言,這有點兩難,房價上漲有時候對抽很多稅,對地方政府的稅收有助益,也對地區開發有某種程度的有利,但是過去政府打房有效果,對建商來說說某些地方的開發也過度了,這可能要做全盤規劃,再配合社會住宅,讓更多年輕人、小家庭買得起房比較重要。

王宏仁認為,讓年輕人或小家庭能買得起房比較重要。資料照
王宏仁認為,讓年輕人或小家庭能買得起房比較重要。資料照

從用人就知! 賴清德執政優先選項「搞經濟、查弊案」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表示,在經濟部分,從賴清德提出的內閣團隊,不但有幾位無黨籍人士,也出現過往不曾在內閣團隊中看到的半導體菁英、AI專家,這相當程度凸顯上任後,相較於兩岸、外交、國防,一定會在經濟議題上立刻讓選民有感,以提升民意支持度與執政正當性。

除了經濟,內閣團隊中也看到一個亮點,就是新任法務部長鄭銘謙過去辦過很多政治大案,透過司法體系做打貪腐、查過往黨內的弊案問題,也是有地大的可能,因為可以快速讓民眾有感。從賴清德接任民進黨主席就很快做排黑條款,或是賴過去在台南市長任內,甚至不惜得罪同黨議員,去取消議員小型工程補助款,這些都得到民意很大的回饋。賴清德在這部分滿大刀闊斧的,這跟他作為少數總統來說,做這些事情對來說就更有必要性。

此外,張峻豪認為,缺電問題讓民眾很有感,國會朝野把此議題拉的非常對立,能源也是賴清德必須要面對的重要問題,不過會不會放在優先,「我個人認為不會馬上看到。」

兩岸關係是否「轉守為攻」? 重建兩岸溝通管道可期

王宏仁說,對於台灣來說,兩岸關係困難在於「可以操控的部分太少」,在前總統蔡英文的任內堅持兩岸沒有改變現狀,所以在此前提下,跟中國較「detach(分離)」,中方就做自己的,台灣就只能防守,就好像兩邊如果沒溝通也沒關係。但是現在新政府必須要面臨的是,對對岸的策略為何?在不改變現狀的前提下,是選擇要用主動還是被動的方式。

若要談到主動,王宏仁指出,全世界都在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因此可能要持續下降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度,免得被綁架,這其中也包括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處理,可能要有心理準備,ECFA有可能被中國作為工具時,我們有無其他備案,因此這也牽涉到台灣的產業轉型。

王宏仁提到,第二是中國希望台灣接受他們的政治前提,但是我方希望對等談判的情況下,要如何接招?例如對岸片面宣布福建居民可到馬祖觀光,我們最後有沒有準備好接受全面開放觀光,總不能一直堅持某些東西又沒策略,這要尋求解套。

第三是要透過半官方性質的單位,特別是海基會在過去8年,還是有持續針對台人在中國大陸遭遇的緊急救難事宜做協助,不過對岸的態度比較消極,所以在海基會這個層次先恢復雙邊交流,這也是接下來4年需要解決的部分。因為這也是幫助台商、台灣學生在中國大陸的生命安全保障,甚至有人被抓的話要怎麼利用公權力處理,必須要建立管道。

新任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行政院提供
新任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行政院提供

而張峻豪表示,賴清德在兩岸外交上延續蔡英文路線「求穩」,而現在的美中台局勢,三方都不會有太過積極的作為,因為美國即將面臨大選,中國內部也有很多問題,也可以預期在520演說中,就兩岸政策不太會有更積極的論述,或改變過去蔡英文執政時的做法。也許再等1年後,看美國選舉時前總統川普是否選上,有更多不可預測性發生後,在此部分才會有變化。

至於在兩岸方面,張峻豪提到,對岸也在看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再決定對台基調,從中共兩會後,中共並沒有對台政策上有更積極、激進的看法,他認為在美國選舉前,賴清德還是會保持過去的基調,不排斥與對岸交流,但是是前提中共願不願意,這要看對岸的態度。

陳俐甫表示,目前賴清德的國安團隊明顯不會超越蔡英文路線,不過蔡英文並沒有接受馬英九所創造的九二共識、一中架構前提,所以中國立即停止交流、拒絕海基會、海峽會通道,也將希望給予藍白接軌馬英九路線,不過藍白卻失敗了。對中國來說,兩岸越不接觸、人民的心就越沒有中國,因此在賴清德上任後迎來兩岸新局,中國也有機會可以與台灣重新談判。

陳俐甫分析,對岸也在等賴清德的520就職談話,會不會比小英對中國更積極、柔軟一點,他也預測,賴對兩岸的談話可能不對超過蔡英文,甚至講的比蔡英文還少,因為美方不希望改變現狀,若賴清德多講就是改變,因此兩岸應不會有新奇的東西,先恢復兩會溝通比較要緊。

另一方面,中國也希望自己在被國際認為是「麻煩製造者」的角色下獲得紓解,只要中國一直在亂台海,在國際上都會被指責,因此中國近日積極恢復與美熱線、與西方接觸等。而美國總統選舉將近,前總統川普可能當選,意味著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好日子沒幾個月了」,習必須爭取國際對中態度的轉變,才能實行對川普的孤立。他也直言「習近平很期待跟賴清德談」,賴都給台階了,如果不下,就坐實了「國際壞孩子」的名聲。

美國前總統川普將爭取參選後任總統,牽動美中台關係。美聯社
美國前總統川普將爭取參選後任總統,牽動美中台關係。美聯社

此外,針對未來陸委會、海基會的互動合作,王宏仁也提到,海基會前董事長李大維的作風較循規蹈矩,類似於傳統官僚,不過新接任的董事長鄭文燦是選舉出身、做過民意代表,因此比較會注意人民的需求、擅長溝通,本來大家都說海基會是冷衙門,但是鄭文燦可以讓海基會活絡起來,再加上鄭文燦的政治生涯未完,因此可以鄭在任內可以有較積極的作為,而新任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也與鄭文燦同屬一個派系,他們未來應搭配的很好,比較不會是各自為政的狀況。

文人部長改革先遇一難題 未來應提升全民國防意識

王宏仁說,國防部找了顧立雄接任部長,看來是希望透過非軍系力量去做國防改革,但是會面臨到一個難題,就是包括陸海空戰力協調、軍購、戰區統合等,無論要做什麼改革,要如何面對軍方消極的抵抗?有沒有準備好面對抵制?

接著是與美方的合作,王宏仁指出,目前看來,台灣在跟美國的合作上已經相當緊密,但是跟其他周邊國家在軍事情報分享的部分能不能更加整合;第三是推動國防預算的提升,這就要跟在野黨協調出共識,台灣現在的國防預算對美國來說太低,從軍事角度評估,將來需要面對中共不對稱作戰的能力,還是需要很多事先準備,至少要提升到GDP的3%以上。

王宏仁也提到,第四是國人的對國防安全意識還是薄弱,有很多人不想當兵當一年、也有部分人認為全民國防跟他們無關,大家在心態上尚未準備好。因此國防部在將來內部改革的同時,也要推動台灣的國防全民教育,讓大家學習到真正暫時的應變措施,這還要與教育部、民間單位等各單位協調、共同努力。

陳俐甫表示,賴清德起用文人部長,也就是接軌前總統陳水扁時代的目標。蔡英文作風保守,任命的國防部長都是國民黨籍的,「把國防交給國民黨」,認為如果不如此,軍方就會不忠誠,可能有軍事叛變危險。不過蔡英文此做法也有風險,如日前馮世寬在記者會上說自己是投給朱立倫,蔡英文還笑笑說「沒關係,你就是要跟著我」,幸好馮世寬是個君子,要是遇到夏瀛洲、吳思懷那種的人怎麼辦?

陳俐甫分析,蔡英文對國防現代化的貢獻很大,如完成勇鷹教練機換裝、打造第一艘潛艦、與美國購買如海馬士長程火箭等新式武器、大幅提高現役軍人待遇等,但是蔡英文沒解決的是「軍隊國家化」,現在賴清德就是在處理這個問題,讓做過黨產會主委的顧立雄出任國防部長,就是法治的象徵,軍隊應該回到法律管理,而不是回到黃埔軍校幾期的權威性管理。民主國家都是文人國防部長,軍人不能要脅政府,只能作戰、不能決定國家是否要打仗。

陳俐甫說,賴清德願意讓顧立雄任國防部長,也是因為美國支持,且美軍現在已直接在台灣,也改變台灣的軍事訓練與組織,因此現在前線作戰已經不用考慮那些國民黨的將軍,第一線武裝人員都已經在地化,起用文人部長「時機已到」。而賴清德面對軍隊另一個要解的問題,就是要如何形塑國軍文化,若不處理,都喚不起台灣人「當兵的使命感」並建立軍隊效忠,「搞不好號召五月天粉絲為五月天而戰,還比較多人會去」,先解決了效忠問題,才能跟美國換取更多能夠與中國抗衡的武器。

新任國防部長顧立雄如何推動國防改革受矚。資料照片 莊宗達攝
新任國防部長顧立雄如何推動國防改革受矚。資料照片 莊宗達攝

張峻豪則說,賴清德的國安團隊延用蔡英文人馬,影響不會太大,其實國防、兩岸、外交屬於總統專屬權力,雖然這些前朝官員看起來是在延續蔡英文路線,但將來賴清德在這些議題會有哪些主動看法,閣員仍會以執行賴清德意志為主。賴清德是中華民國民主史上第一位做過行政院長的總統,所以,以賴過往在行政院的1年4個月經歷,相信他有很多行政經驗,也會投射到將來去跟內閣閣員的互動上。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壹蘋10點強打|狄鶯滿手垃圾餿水!孫安佐交保限制住居 在家遛肌肌沒幫媽(狗仔直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