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坐鎮這場轉型中樞的,是曾任國文老師、ViewSonic優派學院院⻑的連育仁。他如今坐上ViewSonic台灣總經理的位子,推動的不再只是螢幕設備,更是一整套結合硬體、軟體與AI平台的教育科技生態系,甚至讓台灣在AI教科書的推展上,領先全球腳步。
在整段採訪過程中,連育仁顯得相當健談與熱情,分享理念毫不保留。他也顛覆了外界對總經理的刻板印象,訪談語氣輕鬆,看起來更像一位大學教授,卻對產業趨勢與教學現場充滿信心與見解。

疫情救課堂,文組老師也能教線上課
連育仁的企業管理之路,始於疫情期間協助教師數位轉型的ViewSonic優派學院。他回憶當時許多老師不知從何使用線上教學工具,「我用我自己的例子證明,連文組老師都能上手,當然每個人都做得到。」從分享教育經驗開始,他逐步引導團隊開發解決方案,結合螢幕、電子白板與互動軟體,讓教學現場無縫轉進線上。
這種「把軟硬整合,變成一個老師真正用得上的解決方案」的思維,也延伸至ViewSonic的企業策略。他指出:「老師不想學一堆新技術,他們想知道怎麼最有效幫學生學會。」因此團隊從使用情境出發,打造能即刻上手的AI教學工具,並結合台灣出版社如康軒、南一,把教材內容與AI分析整合,推出「AI教科書白皮書」,迅速獲得教育界關注。

台灣教育科技不該只跟著跑
他的觀察也顛覆不少迷思:「大家總說韓國在做AI教科書,但我看到的是台灣的老師很強、內容也很完整、科技更是先進,那麼我們應該要喊出台灣是領航者。」這樣的氣魄,來自他踏訪全球四十多國校園的第一手觀察,也來自他深信台灣在教育科技的實力。
除了教育,連育仁也正把這套思維帶進企業領域。他強調,無論是會議室、大型展演廳,甚至辦公個人工作站,「螢幕就是入口」,未來將以「One ViewSonic」策略推動生態整合,從校園延伸到企業與個人場域。他也看準LED螢幕與沉浸式視覺體驗的趨勢,「從過去的投影機,到今天巨型雷射顯示牆,我們不只是做硬體,而是創造一種全新的互動體驗。」
記者也趁空檔與ViewSonic的員工聊起這位新上任的總經理。大家對這位新上任的總經理印象就是「親民」、「不設框架」,鼓勵員工多嘗試,也給了團隊很大的發揮空間。有人說:「他不像是坐在高樓辦公室的那種老派主管,反而像個會隨時走進會議室一起討論的老師。」

從管理到實作,是總經理也是老師
談到企業管理風格,連育仁坦言自己仍習慣被同事叫「連老師」,維持學術圈的扁平文化,「我什麼都會先做一次,這樣同仁才願意跟著做。」即便初入企業時對財報與通路一竅不通,他也靠「董事長親自教、主管再逐一帶」方式苦學實作。如今,他每日親自測試新硬體、摸索軟體功能,甚至笑說:「最喜歡上班的時候就是到處摸!」
其實他一開始並沒有打算離開學界。那時他正擔任中原大學華語文系教授,也是遠距教學中心主任,自認每天和學生、計畫、數位教學為伍已相當自在。但當疫情來襲,他投入協助老師學習線上工具,並被業界找上時,他突然意識到:「也許我能在企業裡,讓更大的系統跑起來,幫助更多老師。」
起初他對這樣的轉換有所保留,甚至有人對他說「你不該一直待在學術圈,你應該試著做更大的事」,他當時還半信半疑。但當他站在企業角度,看見教學場域需要更有溫度的產品、老師需要真正好用的工具時,他發現自己過去累積的經驗,反而是企業轉型所需要的養分。

文組人也能做科技轉型這一題
被問及給年輕人的建議,他更是熱情地表示,自己就是中文系畢業出身,最重要的不是科系,而是「你的簡報力、表達力、觀察力,能不能讓別人記住你。」從學生會長到博士班,他一路上累積了豐富的斜槓經歷,「以前我還曾經兼職開過網咖、賣過核桃」,甚至擔任活動主持,對外溝通與解決問題都靠自己來,這些經驗也成為他日後帶領團隊的重要養分。他的歷程無疑是一種跨界能力的實踐,也證明文組人也能引領科技產業。
「只要你願意先做、敢做,就有辦法站上台前,帶著團隊一起改變世界。」這是連育仁一路走來的信念,也是他給ViewSonic新篇章定下的期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