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祀典大天后宮前身曾是明朝寧靖王朱術桂的王府,是全台絕無僅有的明代官府建築,在政治及宗教信仰上都有重要地位,是由官方興建,也是全台唯一得到皇帝認可、列入官方祀典的媽祖廟;拜殿有全台最高大的捲棚式屋架,建築的石刻、木雕、彩繪等,以及廟方典藏的歷史文物,極具歷史及藝術價值,其中光是匾額從清代皇帝御賜古匾起算,就有上百個歷代匾額,可說是全台之最。
祀典大天后宮主委曾吉連說,鎮南媽出巡所坐的神轎,更是一座「活藝術」,最早可溯源至清光緒12年(1886年),由當時的知名匠師陳瑞寶以「狗骨仔材」結合「茄苳入石柳」這項傳統技法所打造,一筆一筆刻畫、層層堆疊,像是牡丹、八仙圖、雙沿八卦窗等,手工精細栩栩如生,令人讚歎不已,神轎頂上九隻鳳凰都是全銀製成,在當年所費不貲,每逢出巡就是全場焦點,但138年來前後修復5次,轎身有些不穩定,也該是時候讓祂「功成身退」。
但打造神轎並非易事,加上廟方決定採「復刻」方式,最後找上近年推廣「茄苳入石柳」技法不遺餘力的木雕大師劉進文,雙方一拍即合。經費方面,曾吉連從廟內董事、顧問中挑選在業界有傑出表現的5人,再請示媽祖娘娘,愛爾麗醫美集團總裁常如山連獲得3個「聖筊」指名,擔下此重要任務。
常如山回憶,當時接到主委通知,有種福至心靈的感覺,幾乎沒多想就馬上答應,尤其想到15年前與祀典大天后宮結緣的故事,更令他覺得「冥冥中自有註定」,常如山說,當時他正在衝刺事業,到廟裡拜拜祈福,並求籤希望媽祖指引,結果抽到第55首籤詩,寫著「千倉米粟積如山、分惠饑貧事不難、勸爾殷勤培善果、盛衰興廢本循環」。
這首詩字義上就是多行善積德有福報,但把每句詩的最後兩個字圈起來,赫然是「如山不難、善果循環」,常如山心頭一震,從此更堅定他做公益的心志,也成為愛爾麗的整個核心價值,有媽祖保佑讓他的事業、工作、身體都平安順遂,更應該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因此這次接到媽祖指派的任務,與有榮焉外也是責任重大,一定要把事情辦好,而且媽祖是女神,由給女性帶來美麗的愛爾麗幫媽祖做神轎,再適合不過。
祀典大天后宮祭典組長蘇瑞煌也特別介紹這頂新神轎,神轎主體從「狗骨仔材」改為300多片檜木,透過木雕大師劉進文的手法,「復刻」原本神轎的雕刻,重金耗資180萬、花了1年多時間才完成,而神轎頂上的鳳凰在媽祖指示下,從9隻改為7隻,一樣採用全銀材質,外層再鍍上一層鉻,銀飾就不會氧化變色,能夠更耐用。
蘇瑞煌對常如山的全力幫忙讚譽有加,31歲的蘇瑞煌從17歲就是祀典大天后宮信徒,從餐廳學徒一直到開業當老闆,從一般信徒到祭典組長,他在廟裡進進出出,對常董的付出都看在眼裡,媽祖也把常董當成自己的兒子看待,只要請示到愛爾麗的事情,媽祖都相當欣喜,常董也沒有第二句話,一定出手幫忙,這次能有新神轎出巡,鎮南媽更添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