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腳鐐」目前是法院施以監控的慣用工具,但誰也不能肯定,電子腳鐐如果故障或濫用,不僅存在著燃燒風險,更會讓擁有心臟疾病的人暴露在危機當中,假如不幸發生事故,誰能負責呢?
事實上,物理專家們早已關注到電子腳鐐可能暗藏致命的危機,因為腳鐐內含有活性大、電容量高的鋰電池,東吳大學物理老師陳秋民指出,鋰電池的瞬間放電能量大,如果身旁不幸有易燃物,可能造成高溫燙傷,甚至嚴重的話會有化學反應,連帶產生爆炸的情況。
此外,因為電子腳鐐的電池可供電14小時,如果24小時都配戴的情況下,睡覺時很可能必須邊充邊睡。
物理補教名師張鎮麟就指出,鋰電池的有機液體電解質,如果充電過飽沒注意,易燃性的特質比較容易產生過熱,就會有燃燒的風險,同樣是物理老師的王淳德也補充,充電時電線最害怕就是掉漆、短路,甚至不小心充電時,翻身捲到電線,也有機率會產生風險。
學界指出,除了可能有燃燒的危機,對於心臟有問題的人來說,電子腳鐐所產生的電波,也很有可能會造成身體的不適,物理補教名師張鎮麟透露,如果有心臟問題且裝有心臟調節器的人,戴上電子腳鐐等長戴性的電器用品,很有可能會有不舒服的狀況發生,因為這些電器也會產生電波干擾,很有可能因此運作不了,在心律上受到影響。
電子腳鐐作為一種監管工具,安全性和合理性受到了更廣泛的討論。這些裝置所帶來的潛在危險,從燃燒風險到對心臟病患者的威脅,都需要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控制;然而,也需要探討是否有替代方案可以實現監管的目標,同時減少風險和侵犯個人權利。
學界建議,現代科技不斷進步,或許可考慮使用更安全的監管技術,例如手機監控或生物識別技術等,來替代電子腳鐐。這樣可同時實現監管的目標,而避免可能的憾事發生。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