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雄梓官經營有機農場的李法憲是在地高雄人,1974年出生於苓雅區,不過,家族並無務農背景,東吳大學企管系畢業後,因為太太要去英國學音樂,他就一起出國,因為是商業背景,對人事管理相當有興趣,還是先學人事管理,在英國卡地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取得人力資源管理碩士。

人事管理中勞工議題很重要,李對勞工、弱勢關懷很深,想更進一步了解底層勞工如何生活,所以博士論文就以勞工為研究主題,也不斷思考所學專業對要如何服務社會。

2008年李法憲學成歸國,任職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勞動條件科,負責勞動條件查核,幾個月後到中山大學通識中心教社會學,一年半後,2009年到台北發展,擔任外商人力資源公司擔任顧問。

李法憲說,「農業對我來說是相見恨晚」。凃建豐攝
李法憲說,「農業對我來說是相見恨晚」。凃建豐攝

李法憲說,「農業對我來說是相見恨晚」,十多年前台灣爆發一連串的食安問題,當時還在台北工作的李法憲利用休假期間跟著當國中音樂老師的妻子一起逛高雄微風市集,認識中崎有機農業專區農民,還去農場參觀體驗,甚至向農民分了土地試種。

原本台灣公司希望李法憲可以回高雄成立分公司,卻因美國總公司的政策調整,讓該計畫延後,正好面臨老大即將就讀小學,在不想失去陪伴小孩成長的機會,遂萌生了務農的念頭。勞動過程中,李法憲逐漸愛上農業,也在中崎有機農業專區順利承租到農地後,2012年正式向公司請辭,擔任全職農夫。

李法憲在梓官經營農場。凃建豐攝
李法憲在梓官經營農場。凃建豐攝

卡地夫大學可是英國頂尖大學之一,名列2020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151-200名、2022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151名,及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1名。

李法憲說,「擁有博士學位光環來投入農業,一般人應該都會覺得很懷疑,我爸爸媽媽也是反對,還好太太支持,我跟爸媽說,這件事有價值,要讓我試試,我會做給大家看!」

李法憲從零開始,密集參加農民學院、農試所的課程,嘗試種出玉米、番茄、高麗菜、南瓜、彩椒以及小黃瓜。

李法憲有機農場採多樣種植。凃建豐攝
李法憲有機農場採多樣種植。凃建豐攝

一開始收穫不錯,但卻逐漸出現病蟲害,即便蓋溫室也難以招架斜紋夜盜蛾等害蟲!李法憲發揮學術訓練,請農改場專家診斷,原來是因為長時間種植特定種類蔬菜,「每種菜的元素需求不同,重複種同一種菜會讓土壤成分多樣性降低」,植物無法多樣攝取養份,會變得不健康、容易染病。

李法憲說,原因很簡單,農場也需要多樣、多元性,重複單一種植造成地力不足,這跟尊重社會多樣、多元是相同原理,所以就改成現在這種多樣種植做法,作物種類高達50種。

李法憲鎖定高雄本地公司行號、大廈、學校為團購主力,並輔以全聯大賣場為通路。凃建豐攝
李法憲鎖定高雄本地公司行號、大廈、學校為團購主力,並輔以全聯大賣場為通路。凃建豐攝

這個重要轉型,讓他思考到農業與生態、生態與生活要如何結合,讓他知道農業與社會一樣,農場環境就像個小社會,昆蟲、雜草未必是不好的,要尊重各種生命,可以結合、共生,這就是他用社會學觀念去經營農場,「相當有趣吧!」學術訓練,讓他找問題、追答案都有方法學,有更多武器可使用,父母吃了他種的蔬菜,也覺得很好吃,跟他說「還真種得不錯!」就逐漸看開,接受博士兒子當農夫。

社會學家最重視社會實踐!為減少碳足跡,他以「社區支持」為方向,「地產地銷」為原則,鎖定高雄本地公司行號、大廈、學校為團購主力,並輔以全聯大賣場為通路。儘量集中在前鎮住家與梓官農場之間、上下班路徑,光是高雄的客戶名單就累積了約900個,其中約有200個固定班底幾乎是周周買菜。

李法憲的農場都是他與朋友一起想出來的。凃建豐攝
李法憲的農場都是他與朋友一起想出來的。凃建豐攝

學商、又念社會學的李法憲,也在送菜過程主動詢問消費者,進行市場調查,也讓消費者了解,每一次購買都是對有機農業最大的鼓勵與支持,他們的消費行為足以引導生產方向,促成環境、產銷體質的正向循環。

李法憲栽培面積倍增,從開始0.38公頃到現今有機驗證面積0.8公頃。「農業應該是一種創意產業」,李法憲說,他把自己提升到「設計師」的角色,自己農場自己規劃,溫室、遮光網、育苗播種盒、排水設施等等,都是他與朋友一起想出來的。

去年12 月中旬首次舉辦「梓感農村文化節」。李法憲提供
去年12 月中旬首次舉辦「梓感農村文化節」。李法憲提供

《壹蘋新聞網》拜訪李法憲的農場時,農場剛引進一頭黃牛,李法憲與員工一起學習駛牛犁田,今年底還有人要來借牛拉嫁妝。李說,既然從事農業,所有農村文化也應該保留,這頭牛目前是梓官唯一的耕牛。用牛犁田如果熟練後,其實可以翻土更精細,連邊緣都很均勻,這是「鐵牛」(小型耕耘機)無法達成的。

耕牛肩負延續傳統農業價值與技術的職責,農場也會持續推動農業現代化,這二者在他們的農場將並行不悖。去年12 月中旬首次舉辦「梓感農村文化節」,今年10月28、29日,農場將再舉辦,有機市集、農業文化展演,藝文表演全都到位。

農場員工均相當認同有機觀念。凃建豐攝
農場員工均相當認同有機觀念。凃建豐攝

農場資深員工王大哥向《壹蘋》說,李博士重視環保,農場儘量不用塑膠,所以雜草是用手拔、刀割,不是蓋塑膠布,寧可付出較高人工成本。

員工陳芃均(34歲)表示,太太是國小老師,有團購李老師的蔬菜,因此接觸農場,非常認同李老師的理念與做法,所以半年前乾脆來農場上班。

去年12 月中旬首次舉辦「梓感農村文化節」。李法憲提供
去年12 月中旬首次舉辦「梓感農村文化節」。李法憲提供

農業作為「社會實踐」,最大成就是甚麼?李法憲說,有消費者跟他說,原本不愛吃蔬菜的孩子,吃到他種的蔬菜之後,現在都喜歡吃青菜了,因為就是好吃。「這是很大肯定,表示我作對了,堅持不用化學肥料、農藥,農場營造有機生態,讓我不覺務農辛苦!」

他的小孩很小就喜歡來農場,從小就接觸農業,自己種植、採收、烹煮,知道桌上食物是怎樣種出來的,這是很好的家庭教育!幼稚園大的小孩就覺得爸爸種的菠菜很好吃,長大之後記得這滋味,會去找這種口感、味道的記憶。

李法憲說,「農業無法單打獨鬥!」凃建豐攝
李法憲說,「農業無法單打獨鬥!」凃建豐攝

務農多年後,李法憲以社會學宏觀視野發現,「農業無法單打獨鬥!」農民在前線作戰時,背後要有人支持,所以他與一些理念相近的朋友組成生產合作社,來打造通路、幫忙行銷,協助代耕,幫助農民生產,減少閒置農地,讓農民有倚靠。

李說,務農相當辛苦,無法期待很多年輕人投入,但如果有年輕朋友要加入體驗,就可以來合作社嘗試,看看自己性向能力是否適合農業耕作、或是農產行銷,一起來打團體戰。

李法憲以葉菜為主力,供應不少學校營養午餐。凃建豐攝
李法憲以葉菜為主力,供應不少學校營養午餐。凃建豐攝

李法憲的付出讓他在2017年獲被評選為第2屆專案百大青年農民,TEDxLoveRiver也邀請他主講「食安風暴背後的真相與解法 」,向廣大聽眾分享他務農的人生哲理。

早期他的有機蔬菜供應高雄30幾所國中、小學營養午餐,現在則專注在供應小家庭,也常到各級學校進行食農教育,甚至與高雄科技大學合作通識課程,讓學生到農場來親自感受生產者的辛苦與成就,思索未來職涯規劃。「農業這堂課更自由、更開放,相信學生們會跟我一樣,得到的收穫遠比待在教室多更多!」

李法憲農場常舉辦生態食農教育活動。圖為與慈心基金會合辦植樹活動 李法憲提供
李法憲農場常舉辦生態食農教育活動。圖為與慈心基金會合辦植樹活動 李法憲提供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左營大小龜山縫合!恢復百年風水 「見城之道」完工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