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的退休公務員王先生長期有高血壓、血糖偏高,但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直到全身水腫、喘不過氣才被家人送醫。檢查發現他的腎功能只剩12,已進入第五期慢性腎臟病,必須洗腎。蔡友蓮醫師指出,這是典型的「慢性病引發腎病變」案例,呼籲民眾千萬別「撐著不看醫生」,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蔡醫師解釋,「三高」彼此互相影響,容易造成腎臟惡化。高血壓會讓腎臟微血管硬化;高血糖則會破壞腎小球結構,引發糖尿病腎病變;高血脂會促進發炎與動脈硬化,加速腎臟受損。根據衛福部統計,腎臟病已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每年奪走上千條性命。
她提醒,若出現「泡、水、高、貧、倦」五警訊──尿液起泡、下肢水腫、血壓升高、頭暈心悸、容易疲倦──應立即就醫檢查。蔡友蓮建議,除了養成每年健檢的習慣,三高患者或65歲以上長者應每3至6個月追蹤。她強調,腎臟病雖無法逆轉,但早期介入可有效延緩惡化;規律運動、少鹽少糖、戒菸酒、不亂吃保健品,才是遠離洗腎的根本之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北台灣雨不停又變冷 「這天後」才有機會轉乾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