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毓仁發文表示,對等關稅是否疊加引發討論與批評,但在情緒背後,必須冷靜看清現實,「台灣正處在艱難的國際經貿環境中,這需要我們不分藍綠、團結一致,才能走出困境」。

他也點出國際上「對等關稅原則」幾乎都是疊加,不疊加是例外,目前只有歐盟和日本在談判中成功納入不疊加條款,台灣現階段採用的只是「暫定稅率」,連南韓將對美投資提升到 3500 億美元,都還沒換到不疊加條款,「台灣若在談判中途就能拿到,國際上恐怕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許毓仁也呼籲,不要陷入「批評症候群」,有些人批評談判團隊能力不足,「但現實是,不管藍營或綠營執政,負責談判的專業人員幾乎是同一批」,包括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幕僚與智庫專家(中經院、台經院等)。

至於外界質疑談判過程「黑箱」,許毓仁也表示必須理解,川普總統刻意把談判節奏壓縮到極限,讓透明化變得困難,傳統的貿易談判往往以「年」為單位,但川普的「對等關稅」是以「天」計算,而他的慣用手法是先祭出極高稅率威脅,待對方震驚後,再丟出看似較合理的對案,並要求短時間內做出決定。

他強調,對等關稅對台灣傳產影響最大,政府當然希望在談判中爭取不疊加條款,但必須認清「低稅率往往要用『大投資或大採購』來交換」,以色列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稅率也只是15%,並未達英國的10%,「若台灣真的要爭取這項例外,國內是否能接受數千億美元級別的對美投資或採購?」

最後,許毓仁表示,這場關稅談判,不僅是經貿議題,更是攸關台灣產業生存與國際地位的考驗,他認為需要認知到,國際規則並非量身打造給台灣,談判必須在現實與利益間取捨,政治對立與意識形態爭論,無助於提升談判籌碼,「台灣必須呈現一個團結、一致、務實的國家形象,才能讓對方相信我們有能力兌現承諾,也才有機會爭取更好的條件。」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玄彬好幸福!孫藝真背肌炸裂 黑蕾絲運動內衣洩真實體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