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醫院血液腫瘤科林哲斌醫師在國泰醫院癌症防治衛教資訊曾指出,白血病俗稱血癌,是骨髓中的造血細胞發生突變後,異常增生,導致正常血球無法製造。依病情發展速度不同,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又依細胞種類,分為骨髓性與淋巴性四大類。

白血病發病原因多半不明,可能與放射線、化學物質、基因異常或某些病毒感染有關,並不是所有患者都有明確的危險因子。

 

林哲斌醫師指出,急性白血病症狀多元,常見有發燒、貧血、容易瘀青或出血等情形,部分病人會有淋巴結腫大或胸骨疼痛。慢性白血病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多半是健康檢查抽血時意外發現白血球異常。診斷白血病除了抽血檢查,最重要的是做骨髓穿刺,確認病因與分類,進而安排後續治療。

林哲斌醫師解釋,治療白血病主要包括化學治療、標靶藥物與幹細胞移植。急性白血病需先以化療控制病情,部分類型可搭配口服藥提升療效;若風險高,則可考慮造血幹細胞移植。慢性白血病目前以標靶藥物為主,像是知名的「基立克」,副作用小、控制效果好,部分患者甚至有機會停藥。醫學進步讓治療選擇愈來愈多,預後也大幅提升。

過去大家聽到血癌都會感到害怕,但隨著新藥與治療技術發展,現在的白血病已非絕症。林哲斌醫師提醒,若有長期疲倦、出血異常、發燒等症狀,應儘早就醫檢查。只要及早診斷、積極治療,仍有相當高的治癒希望。

延伸閱讀:沈玉琳病危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沈玉琳「轉院到台大醫院」 血癌準備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