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銘說,粒線體一旦出問題,身體產能下降、活性氧暴增,就會進入「能量失衡」的惡性循環。這時候人會變得容易累、腦袋鈍、體力差、肌肉掉得快,甚至出現便秘、皮膚乾癢、視力模糊等小毛病。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狀,其實是細胞在求救:「我快沒電了,幫幫我吧!」

要修復粒線體,張家銘建議五招:第一,「夜間輕斷食」—每天保留約12小時不進食,讓細胞有時間回收損壞粒線體;第二,「適度運動」—每天快走15分鐘、爬樓梯或踏步,都能啟動粒線體再生;第三,「飯後散步」—穩定血糖、降低活性氧,就像讓工廠馬達冷卻。

第四招是「補對營養」,可補充輔酶Q10與維生素B群,或多吃藍莓、綠茶、多酚蔬菜等天然抗氧化食物;第五招則是「睡好覺」。他提醒,睡前少滑手機、別吃甜食油炸物,補點鎂能幫助入睡,也讓粒線體有機會「關燈休息」。

張家銘強調,糖尿病不是血糖飆高那天才開始,而是粒線體開始失衡的那一刻就悄悄啟動了。從現在開始,多走一段路、少吃一口甜,就能幫細胞重新點燃能量。他說:「不是大改變才會變健康,從飯後散步、一杯綠茶開始,就能讓身體慢慢修復。」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芬普尼雞蛋緊急回收15萬顆 毒物科醫師:大量誤食恐傷肝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