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逐漸進入高齡化社會,年紀增長細胞老化,肌肉量會減少,可想而知有肌少症情況在高齡期會逐漸增加,此外肌少症也會因為營養缺乏、缺乏運動而發生,也可能因為一些身體器官系統的急、慢性疾病,而加速肌少症的發生並且產生更多的連帶疾病,為了預防與治療肌少症,目前有效的方法是適當的營養攝取與適度的運動。
骨科醫師吳孟晃指出分享2個自我檢測肌少症方法:
1.手指圍圈測小腿
首先,我們用雙手的食指與拇指圍成一個圈。接著,放在小腿最粗的地方。
【結果判讀】如果圈不起來,就代表肌少症的風險較低;如果圈得起來而且還有些間隙,就表示肌少症風險較高。
2.軟尺測量小腿圍(50歲以上適用)
首先,請呈現坐姿並且腳掌完全踩地。接著,使用軟尺緊貼小腿不束緊、和地面平行,測量最粗的部位。
【結果判讀】小腿圍男性<34公分或女性<33公分,則需懷疑是否罹患肌少症!
骨科醫師吳孟晃提醒,以上兩種方法僅能進行初步判斷,若測量結果正常,但有走路速度變慢、手握力下降等情形,仍建議至醫療機構做進一步檢查,找出潛在的健康風險。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孕婦慘遭職場霸凌!高層自稱「從市府來」 港務公司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