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是好發於兒童的第二型自體免疫疾病,但家長常有錯誤觀念,以為長大就會自行痊癒,沒有積極尋求專業醫師治療,而是隨便買藥膏來擦,吃保健品或偏方認為可以調體質,等到孩子青春期發現改善,就醫時可能惡化成中重症。

朱家瑜表示,有1/3到1/2的異位性皮膚炎病童長大後不但沒痊癒,反而演變成中重度,若換算全台潛在6歲至12歲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童數量,恐高達5萬人。若未穩定治療,高達80%兒童患者會出現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等第二型發炎相關疾病,甚至生長遲緩、引發三高/代謝慢病、情緒/社交障礙、過動症(ADHD)等身心問題。

健保署自今年2月1日起,放寬異位性皮膚炎生物製劑健保給付申請,從原先的12歲以上,放寬至6歲至12歲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友皆可申請。健保署長石崇良今日說明,放寬給付後預估每年99人到157人受惠,每人每年可省下30萬元藥費,助中重度「異童」擺脫疾病陰霾,啟動第二人生。

健保署長石崇良(左2)攜手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右2)、土城醫院(右1),與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左1),宣布治療政策新福音。學會提供
健保署長石崇良(左2)攜手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右2)、土城醫院(右1),與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左1),宣布治療政策新福音。學會提供

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姚宗杰盤點家長常見3大治療矛盾,一、在皮膚症狀緩解後自行減藥、停藥,導致症狀加劇反撲;二、擔心類固醇或抗生素副作用,家長自行減量或停藥,然而,類固醇若未按照醫囑自行減量,可能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急劇惡化,而抗生素若未在療程中完成,也可能導致抗藥性出現,反加重病情。

三、很多家長不想頻繁回診照光、擔心孩子恐懼打針,因此偏好使用口服藥物,卻懶得回診追蹤肝腎功能數據。姚宗杰提醒,根據研究,部分口服藥可能會增加肝臟酵素釋放、引發肝臟發炎,或增加靜脈血栓、心血管疾病、帶狀泡疹等疾病的發生率,需定期回診抽血監控數據。

為避免「異童」人生變調的憾事重演,姚宗杰提醒家長,除應提早介入治療,無論使用何種治療方式,都應遵從醫囑勿自行減藥或停藥。針對有肝腎代謝疑慮的藥物,則應確實做到定期回診監控數值。如對療效速度、藥效維持時間、治療方便性有擔憂,可與醫師討論更精準抑制發炎反應且副作用低的治療方案。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加濕器肺炎」是什麼? 最嚴重恐致呼吸困難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