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胡廷岳發文表示,「『長期吃胃藥』會讓人胃癌嗎?會,加工食物甚至不是胃癌主因」,他指出真正罹患胃癌的病因不是燒烤、泡麵、加工食品,而是潛伏在你胃裡的「幽門螺旋桿菌」,台灣人10個胃癌,有9個都是因為這支菌。

而胡廷岳更直言,胃幽門桿菌感染所造成的胃癌,與台灣人「愛吃胃藥」非常有關,因此他也點出3招預防胃癌的方法。

1. 不要長期吃胃藥

無論是PPI胃藥、還是所謂傳統型的胃藥,其實胃藥的根本功用只有一個:「讓胃酸變得不酸」。說穿了,胃藥根本一點保護胃的功能都沒有,胃藥讓胃酸變得不酸,原本可以「殺菌」的胃酸沒有效果了,幽門桿菌就會趁機入侵。這就造成台灣人胃不好、吃胃藥、然後胃又更不好的惡性循環。

2. 抗生素療程乖乖吃完

幽門桿菌治療,一般會搭配 2至3種抗生素與制酸劑,療程通常持續7至14天。但臨床發現,很多人吃到第5天就覺得「症狀有改善」,然後就故意停藥,這導致幽門桿菌根本沒殺乾淨,過幾個月後馬上又復發,復發馬上又得吃一大堆藥。「幽門桿菌會在你沒感覺的情況下」,偷偷替你增加胃癌風險。

​3. 公筷母匙,斷開傳染鏈

令人意外的是,胃癌竟然也與台灣人的飲食習慣有關。尤其,幽門桿菌是透過口水、餐具共食、親密接觸傳染。家人之間容易互相感染,因此家裡若有人有慢性胃炎、胃潰瘍或消化不良的症狀,公筷母匙、吃完抗生素療程、不要長期吃胃藥這三件事,請務必完整落實。

胡廷岳最後表示,若想避免90%的胃癌主要原因,等主要風險都避免了,然後再預防10%的罹癌原因(加工食物),這不又是好上加好嗎?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失智症年輕化 美女營養師揭10種健腦食物+5類傷腦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