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舉辦「去中國化的歷史教育」記者會,區桂芝等人立法院中興大樓,發表對108年課綱的內容去中國化看法,結果區桂芝5分鐘的發言影片被瘋傳到海外僑界,引發極大討論。

區桂芝表示,課綱刪掉經典古文令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例如刪掉了顧炎武的《廉恥》,因為這樣學生就不必再知道為什麼「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學生不再能理解為什麼「恥,是清清白白的辨別」,反而是每天看到無恥政客跳樑小丑耀武揚威,學生怎麼能不混淆價值觀、是非觀怎麼能不錯亂,「所以108課綱,是個『無恥』的課綱」。

對此,教育部長潘文忠回應,108課綱沒廢文言文或禮義廉恥,還舉兩版本為例,都有探討品德和修養,希望透過生活中的思辨來實踐,而非背誦教條。

在108課綱之前,普通高中國文的文言文比例為45%到65%。108課綱最大變革是減少必修時數、增加選修,方便學生適性學習。

在此背景下,各科時數普遍被砍,國文科能教的課文數因此減少,課審會高中分組一度建議將文言比例降到30%以下,引發社會議論。最終在民國106年9月課審大會,經過2輪投票,才決議文言比例為35%到45%。

根據中央社報導,當年經歷「文白之爭」的課審大會委員李雅菁表示,108課綱的特色是多元選修,強調素養導向,文白比例不是太重要,即便全部都文言文,學生不願意學、沒興趣也不想懂,也無法達成教育目標。不過當時社會有很多不同聲音,經過一番折衝後,經過2輪投票,才以表決方式敲定文言比例。

區桂芝所提的刪除顧炎武《廉恥》,是來自舊課綱原訂的30篇核心選文,108課綱減少為15篇推薦選文。李雅菁提到,當初審議時,一度有委員認為乾脆連15篇都不要列,讓出版社自行挑選,但多數委員認為還是要有範文,免得大家亂挑。至於15篇要選哪幾篇,主要是尊重研修小組專家意見,課審大會只是訂出大方向。例如技職重視技藝學習,選文要與普通高中有差異,像是「天工開物」就很適合技職。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政大學生提問課綱文言文爭議 蕭美琴:去中國化最強勢力是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