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於2022年委託台灣大學海洋中心執行計畫,並召開專家會議,依專家意見、跨部會意見以及實際輸入情形,對以下13種水產品抽樣檢測氚含量,包括日本海藻、牡蠣、白甘、青甘、海參、章魚、蟹類、沙丁魚、秋刀魚、鯖魚、鮭魚、北寄貝及海鰻等。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說明,專家之所以建議加強監測這13種水產品,主要考量日本氚廢水的排放點、洋流以及這些水產品的習性,有些是底棲類,考量到這些水產品可能會被氚廢水排放點和洋流影響的可能性比較高,所以做出以上建議。
林金富強調,目前國際間,僅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針對氚、碳-14及鎝-99之總和訂有管理指標值,世界各國都沒有訂定氚在食品中的限量標準,科學研究也沒有足夠證據顯示食品中的氚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食藥署會加強監測,目前監測結果均無發現風險改變,所以民眾不用恐慌。
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針對氚(H-3)、碳-14(C-14)及鎝-99(Tc-99)之總和訂有管理指標值(Guideline level, GL),其中(1)嬰兒食品為1,000 貝克/公斤。(2)嬰兒食品以外之其他食品為10,000貝克/公斤。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食藥署之花」被爆酒店兼職 出入不當場所「被記1大過2小過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