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天宣布,將於後天、24日啟動東京電力旗下,福島第一核電廠核廢水排放入海作業。

針對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原能會上午發出新聞稿,新聞稿表示,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為此事邀集多國專家籌組調查團進行審查,並5次赴日現場視察。7月4日也宣布,認定日方排放計畫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且排放作業對民眾和環境造成的輻射影響可以忽略。
 
至於台灣方面,原能會說,我國已超前部署,原能會2020年成立跨部會平台,秉持科學專業監測評估、參照國際標準嚴格監測、為國人安全與健康把關3項原則,執行掌握排放源頭資訊、強化海域與海產輻射監測、建立海洋擴散評估模式與建置資訊公開平台等4項配套措施。

原能會說明,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的作業規劃,是將儲存的含氚廢水,經「多核種去除設備(ALPS)」過濾處理,使氚以外各核種濃度低於日本核電廠排放安全限值,再抽取海水稀釋廢水氚濃度至1500貝克/升(Bq/L)以下,為日本核電廠氚排放限值60000 Bq/L的40分之1,或約為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飲用水氚安全標準10000 Bq/L的7分之1,最後經由海底隧道至離岸1公里處排放入海。

原能會說,福島核廢水每年排放氚總量為22兆Bq,相當於核災前福島第一核電廠正常運轉的排放限值。福島核廢水排放,通過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的審核與使用前檢查,符合國際核能電廠正常運轉期廢水排放的安全規定。

原能會強調,我國已就本案3度籌組專家觀察團赴日實地考察,已認定日方排放作業尚能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不過,考量排放作業將長達30年以上,我國仍將持續注意其排放作業,並要求日方對排放的異常和意外狀況妥善做好應變作業規劃。
 
另外,原能會也表示,原能會與衛福部、農業部、海委會跨部會合作,強化輻射監測作為,執行海水、漁產、環境生態樣品及日本進口食品的取樣檢測,迄今檢測結果均無輻射異常,未來將持續進行漁產及海水監測。

此外,為掌握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對台灣海域的影響,原能會核研所與交通部氣象局合作,以100年日本福島事故後的十年歷史洋流資料,進行氚廢水擴散濃度動態模擬分析,結果顯示主要的含氚廢水,沿北太平洋洋流向東流向美國西岸,而部份則受北太平洋中尺度渦流影響,約在排放1至2年後到達台灣附近海域,氚濃度約在排放4年後達到最大值,約在100萬分之1 (10-6 ) Bq/L的範圍,遠低於台灣海域的氚環境背景平均值0.5 (5x10-1) Bq/L,以及氚的輻射儀器偵測極限0.1(10-1 ) Bq/L,對台灣附近海域輻射安全影響,已至可忽略的程度。未來將依據實際排放情形,進行擴散動態模擬評估,並提供海洋氚濃度擴散預報。
 
最後,原能會指出,政府已透過原能會建置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https://tworis.aec.gov.tw/),將海水監測與擴散預報等科學專業數據,轉譯為淺顯易懂的燈號。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被能登地震嚇到?反重啟核電多過贊成 日2年來首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