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榮總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每年接到的3000多通諮詢電話中,約有數十件為殺鼠劑中毒相關個案。近年接獲的殺鼠劑中毒,絕大多數為蓄意事件,少數為居家環境使用狀況下,不慎被幼童及老年人誤食,極少數案例疑似被下毒。至於國外曾發生吸食合成大麻導致的抗凝血劑中毒,國內尚無類似案例。
台灣常見合法之殺鼠劑主要為長效型抗凝血劑,此類物質含有多種成份,例如:撲滅鼠(bromadiolone)、可滅鼠(brodifacoum)、伏滅鼠(flocoumafen)等,其半衰期可能長達一個月甚至更長,因此也被稱為「超級華法林」(superwarfarin)。蕭里經醫院診斷為「超級華法林」中毒。
北榮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部主任楊振昌表示,雖然長效抗凝血劑會影響人體凝血功能且作用時間長,但市售殺鼠劑的主成分濃度低,意外誤食者理論上並無立即危險,也很少有嚴重中毒情況,不過文獻上曾有個案僅食入1毫克即出現中毒症狀,因此幼童及老年人等易受傷害的族群須特別留意。
「不慎誤食老鼠藥切記不可催吐,以免導致吸入性肺炎」,楊振昌提醒,正確作法是立即攜帶遭誤食之產品,盡快在24小時內就醫,以供急診醫療團隊評估。
楊振昌解釋,長效型凝血劑通常於食入後24小時才開始作用,於36-72小時達到作用高峰,誤食之民眾於家中難以正確觀察,如果等到嚴重出血症狀才就醫,又損失了前期醫療腸胃除污的黃金時機,且可能增加病況複雜度,進而延長治療期程。
殺鼠劑中毒的治療可謂長期抗戰,楊振昌表示,即使有維他命K1或必要時給予新鮮血漿治療,凝血功能異常也可能會延長數個月,反覆出現牙齦出血、鼻腔出血、咳血、血尿或血便、皮下大面積瘀血等症狀。
若為蓄意大量吞食之病人,楊振昌指出,不僅出血症狀更嚴重,治療期間還必須反覆抽血以調整維他命K1的劑量,且治療時間也可能延續更久,凝血功能異常持續長達5-8個月。
北榮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實驗室早在十多年前即開發特定毒物檢驗,透過量化長效性抗凝血劑之血中濃度,再對應病人之治療劑量及臨床症狀,將有助於更精確的評估治療的效果。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