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法》於去年5月底通過修法,但也衍伸牙醫實習名額相關爭議,本土牙醫團體不滿,國外就學後返台的國際牙醫大量佔用國內有限的實習名額,國際牙醫團體則認為,目前國內提供的臨床實作適應名額過少、據國外學歷的牙醫系統畢業生返台後需等待長達10年方可取得正式牙醫師資格。
本土小牙醫聯盟與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李德維、游毓蘭等今召開記者會,針對目前本土牙醫學系現況,本土小牙醫聯盟召集人、基層牙醫師黃映綺解釋,為確保國民醫療品質,國內牙醫學系設有「總量管制」,國內8所牙醫學系,總計每年僅可招收371人,其中台大29名、陽明38名、成大20名、中國46名、國防20名,但《醫師法》修法後,並未對自國外返台的牙醫生實習名額設定上限。
據《醫師法》規定,自美國、日本、歐洲、加拿大、南非、澳洲、紐西蘭、新加坡及香港等地區牙醫生在特定條件下可免教育部學歷甄試,但應取得臨床實作適應訓練期滿成績及格證明文件,目前公告中的《國外牙醫學歷參加醫師考試臨床實作適應訓練辦法》則載明,相關訓練每年開放人數由中央主管機關訂定。
黃映綺指出,今年衛福部就開放了50位國外學歷牙科實習名額,較修法前的30名大幅增加,也已遠超過台灣各大牙醫學系每年的招生名額,這些「有錢人」繞過國內嚴格競爭篩選機制、到國外輕鬆入學拿學歷後再回國內當醫生,8成以上來自波蘭和西班牙,僅有極少數來自美加地區,現在連後面的臨床實作適應訓練(實習)名額規定都不想遵守,令人難以接受。
王鴻薇則表示,國內牙醫系招生都有管制、國外牙醫系學生返台,卻可以隨時動態調整、沒有名額上限,相當不合理,本土小牙醫的保障被嚴重削弱,而類似爭議並非首次出現,民國98年行政院衛生署曾決議,國外學歷牙科實習名額應為國內牙醫學生招生容額的十分之一,因此本次她與同黨立委游毓蘭、李德維,以及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共同提案、將相關內容納入法。
薛瑞元表示,相關修法尊重委員意見,修法完成前均會依照原先法案進行,目前持續規劃訓練醫院容額掌握,並評估如何安排剩餘的國外牙醫系學生實習,規劃過程中絕對尊重國內牙醫學生權利,而目前國內牙醫充足,但問題出在「分配不均」,導致偏鄉的牙醫師不足,但這與開放國外牙醫學生實習名額無關,目前也沒有規劃透過此方式填補。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