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國健署2020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有2053人經細胞學、血液學等方式證實罹患淋巴結惡性淋巴瘤,治療上以化療為多;1367為淋巴結外惡性淋巴瘤,使用標靶治療者佔多數。

而針對淋巴癌的好發族群,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泓誌說明,一般來說是年長者較容易得到這類血液相關疾病,但仍有部分個案為年輕族群,且光是淋巴瘤這名稱就有幾十種病,成因與年齡分佈相當複雜,在性別上則未有明顯差別。

賴泓誌指出,身上摸到淋巴結是常見的就醫原因,由於淋巴遍佈全身,包含脖子、腋下、腹股溝,甚至體內與腦內都有可能,若患者經治療沒改善,淋巴還愈來愈大,就會建議進一步檢查,且發生位置少見或沒有明顯感染卻長得快的,都要特別注意。

身上摸到淋巴結是常見就醫原因。示意圖
身上摸到淋巴結是常見就醫原因。示意圖

此外,貧血、夜間盜汗、不明原因的發燒與體重減輕等,也都可能是淋巴癌的徵兆,賴泓誌表示,有時淋巴問題會影響骨髓,連帶使造血功能受到影響,某些人會出現血球偏低的情形,甚至血液裡面有非常多不正常淋巴球。

至於不明原因發燒,賴泓誌解釋,如果出現不明原因長期且反覆發燒,排除感染或發炎問題後,就要警覺是否為淋巴問題。

由於民眾較難直覺地透過警訊聯想到淋巴癌,健檢時也不容易像肺癌、有機會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確診,因此賴泓誌呼籲,民眾要有健康意識,覺得不對勁,就要尋求醫師協助。

若覺得不對勁就要尋求醫師協助。示意圖,鄭孟晃攝
若覺得不對勁就要尋求醫師協助。示意圖,鄭孟晃攝

賴泓誌接著提到,淋巴癌的成因很多,不過跟遺傳沒有強烈的相關性,多數年長病人還是因為長期接觸各種物質,因致病因子累積刺激導致,但大概很難透過飲食避免,不過還是會鼓勵病人多運動、維持健康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其實淋巴瘤最重要的應該是有警覺」,賴泓誌呼籲,及早發現並治療,都有痊癒的機會。

治療方面,賴泓誌說明,化療或放療等傳統治療,目前還是很重要選項;標靶藥物的進步,也提升很多病人治療機會;至於細胞治療、CAR-T免疫療法等,雖較昂貴,也是現在治療的選項之一。

男女十大癌症。翻攝國健署網站
男女十大癌症。翻攝國健署網站
壹蘋新聞網-投訴爆料

爆料網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

壹蘋娛樂粉專壹蘋新聞網粉專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內臟脂肪比體重更重要! 醫師親授「NEAT」減重法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