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有62.9%的爸爸是家中主要經濟來源,還有27.6%申請過育嬰假,明顯高於2020年的17.9%。在家務與育兒方面,有超過4成爸爸與媽媽分工相當,包括陪玩、教導紀律、日常照顧等。不過,只有7.1%的爸爸是孩子情感交流的主要對象,顯示情感連結仍偏弱,親子關係恐傾向「管教多、關心少」。
令人憂心的是,爸爸們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明顯。使用DASS21量表調查發現,有43.1%爸爸屬於正常範圍,但超過4成為中度以上憂鬱,甚至有14.4%為重度與極重度憂鬱。有1成爸爸認為自己沒價值,生活也沒有意義。壓力來源前三名分別是:經濟(72.6%)、育兒(55%)、工作職場(53%),其中有超過6成坦言壓力在有了孩子後明顯加劇。
推薦新聞:壹蘋10點強打|民眾黨2年條款掀茶壺風暴!候補立委開戰了 黃國昌退場志在2028盧昌配
經濟壓力方面,不少爸爸面臨收入吃緊,尤其孩子出生後,有78.9%的爸爸覺得開銷變得難以負擔。甚至在中重度憂鬱的爸爸中,將近3成坦言經常錢不夠用或完全無法應付家庭支出。此外,受到國際局勢與關稅政策影響,有23.2%爸爸表示已影響收入。
不僅如此,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也是壓力來源之一。29.3%爸爸表示工作和家庭常有衝突;當孩子突發狀況時,有超過5成爸爸面臨「沒假可請或不敢請」的困境。當身心疲憊時,有2成爸爸會忽略孩子或對孩子發脾氣,而中重度憂鬱的爸爸中,這比例高達3成以上,顯示壓力與情緒已直接影響親子互動與孩子心理發展。

暑假手機滑太兇!學童近視恐惡化 教育部籲每天做「這件事」救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