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指出,罕藥支出占整體健保預算,歷年來均未超過1%,近六年罕藥專款未執行預算總額高達35.877億元,且通過給付的新藥幾近個位數,空有預算若不落實執行,仍無法即時挽救苦等新藥的病患。一代健保的罕藥給付率為86.79%,至二代健保時大幅下降為44.44%。
罕見疾病基金會共同創辦人曾敏傑指出,「罕見新藥未能收載給付,應是罕藥專款執行每年均有餘額的主要原因。事實上是新藥預算未被執行,以及新藥獲得給付時間拉長」。
罕見疾病藥物因為市場小、開發成本高,被稱為「孤兒藥」,費用非一般家庭可負擔,若無健保支持,無疑使家庭經濟及生活陷於困窘甚或絕境;據統計,自2020年至今,罕見新藥累積未給付達23種,其可照顧19種罕病,通報人數截至2023年1月,共有7,144人,然而其中高達2,072位病友已過世,顯見應加速給予病友治療。
「新的藥物明顯改善孩子癲癇發作時間,讓我們跟孩子有了更深的感情」,有桐媽媽表示,有桐直到3歲才確診「卓飛症候群」,只要感冒、天氣熱、溫差大、室內悶熱或玩太嗨都會誘發癲癇,一發作就停不下來,必須到醫院打鎮定劑且插管進加護病房,那時候每個月住在加護病房。
有桐媽媽說,因為擔心發作後來不及衝到醫院,以前都不敢帶孩子外出,自從使用新藥後,孩子病情明顯改變,現在一個月發作3~4次,每次發作大概2分鐘內就停止,讓他們可以去動物園、近郊甚至出國。有桐認知上也有進步,課堂中開始與老師同學互動,可以明確向家人表達自己的喜好,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可以和爸爸、哥哥一起打樂樂棒球。
每一次癲癇發作都會傷害腦部,而有桐目前每天吃2顆藥,每個月自費2萬多元,但體重增加,藥量也得增加,醫師近來建議1天3顆,每月須自費4萬多元,卻可再降低癲癇發作次數,甚至不發作。
有桐媽媽坦言,每月自費藥物4萬多元是一筆不小負擔,夫妻多次討論,猶豫是否暫時維持每天吃2顆藥,控制每月平均發作3、4次,避免傾家蕩產。
台灣罕病患者普遍被商業保險排除在外,罕見疾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呼籲,提高罕病藥物給付率,縮短罕藥等待給付時間,貫徹執行罕藥專款預算,才能給患者更多生機。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下載《壹蘋新聞網》APP
★Facebook 按讚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