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雜誌報導,考古團隊在德國巴伐利亞馬興(Manching)凱爾特要塞(oppidum)歷時三年挖掘,共記錄到1,300處考古構造,出土文物超過40,000件,包含超過15,000件金屬物品,其中許多為金屬加工作業遺留的回收碎片。

其中一件出土物為一尊青銅戰士小雕像,僅7.5公分高、重55克,呈持劍與持盾前衝的姿勢,頭部有環扣,顯示很可能作為吊飾佩掛。

雖然體積小,但該像採用脫蠟鑄造法(lost-wax casting)鑄成,結構相當繁複。

巴伐利亞州古蹟保護局(BLfD)以X光檢驗確認為實心青銅鑄件,並在鏽蝕之下顯現更多細節。修復師史托克爾(Thomas Stöckl) 在記者會上表示:「這尊75公厘高、重55克的小像,是一件極為細緻且雕工繁複的作品」。

這件小像的造型亦引發討論爭議,他的上半身似有盔甲包覆,而下半身卻為裸體,部分學者認為這種表現與古希臘對男子氣概與勇武的刻畫有關。至於小雕像是飾物、靈物還是儀式用具仍無定論,但以金屬製作顯示當時凱爾特工匠的高超技藝。

發掘團隊也發現城鎮規劃的蛛絲馬跡,包括住區與專用作坊區域,顯示馬興為一座有規劃的城市。證據顯示居民飲食包括牛肉、豬肉、穀物與魚類,研究團隊首次在遺址找到魚骨與魚鱗,證實魚類也是飲食之一。

動物利用方面,馬匹多於年老時才被宰殺,顯示主要用於勞動;羊與山羊則以取毛與乳為主,而非以肉用為主

他們還挖掘到公元前120年至公元前60年的祭祀沉積,內有至少三人的遺骸、動物遺骸、32件金屬物與逾50件陶器碎片。

馬興居民最早在公元前4世紀晚期定居,到公元前2世紀時已成為阿爾卑斯山以北的重要政治與經濟中心,城域最盛時約達400公頃,估計可容納多達1萬名居民,規模甚至超過中世紀的紐倫堡。該城在公元前1世紀中葉開始走向衰落。

儘管馬興是中歐凱爾特研究中資料豐富的遺址之一,目前僅約12%已被發掘。過去也曾有轟動發現,1999年曾出土483枚金幣與一塊重3.7公斤的金錠。

該批財寶的大部分由當地博物館典藏,但在2022年遭竊。

青銅器小人的X光照。遠古雜誌
青銅器小人的X光照。遠古雜誌
一個大箱內發現人骨與陪葬物。遠古雜誌
一個大箱內發現人骨與陪葬物。遠古雜誌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砰!民宅屋頂遭貫穿 調查:兇手年紀超過數十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