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Alert報導,多年來,科學家對於優格及其益生菌對腸道健康有益抱有懷疑態度,不同實驗結果並不完全一致,一項分析試圖釐清其中的矛盾。

整體而言,流行病學家未發現食用優格與大腸直腸癌之間的顯著關聯。

然而,當研究人員將大腸直腸癌細分為不同亞型時,他們發現了一項顯著的結果。

這項發現與過去多項觀察性研究相符,顯示優格可能具有抗腫瘤特性。

哈佛大學與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流行病學家荻野修司(Shuji Ogino) 表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關於優格潛在健康效益的獨特證據,」。

研究員指出,「我們的研究方法是嘗試將長期飲食習慣與腫瘤組織的關鍵變化(如特定細菌的存在與否)進行關聯分析。這種偵探式調查能增強飲食與健康結果之間的證據關聯性。」

研究發現,每週食用兩份或更多優格的受試者,與每月食用少於一份優格的受試者相比,有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陽性腫瘤的機率降低20%,特別是在腸道上段的近端腫瘤(proximal tumors)。

比菲德氏菌廣泛存在於人體腸道及優格中,約30%的大腸直腸癌患者的腫瘤組織內都含有該細菌,而且該細菌通常與更具侵略性的癌症類型有關。

比菲德氏菌能在低氧的腫瘤微環境中存活,並且研究顯示,該菌在某些腫瘤組織內的存在,可能代表它正以異常速率滲透腸道屏障,進入結腸組織。

然而,增加比菲德氏菌的攝取,可能有助於防止這種滲透,長期來看,或能降低腸癌風險。

初步研究顯示,比菲德氏菌可能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及免疫調節的作用,進而影響腸道微生物群及腸道屏障的完整性。

儘管尚需更多研究來確定優格是否能確實提供這些健康效益,但觀察性證據正在持續累積。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怕感冒不敢走出門? 醫師示警:動得少容易影響腦部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