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 ORG報導,瑞士弗里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ibourg)科馬羅夫(Nikita Komarov)與斯普雷徹(Simon Sprecher)領導的研究發現,果蠅幼蟲的嘴巴內有一種特殊神經元,能夠感知食物的質地,幫助它們挑選適合的腐爛水果。

大多數關於食物感知的研究都集中在甜味、鹹味等感受,但食物的質地對於進食偏好同樣重要。有些人或許喜歡蘑菇的味道,但因為其橡膠般的口感而敬而遠之。

研究人員以果蠅幼蟲(蛆)為研究對象,利用其簡單的神經系統與強大的遺傳工具,來探討這個問題。它們發現,果蠅幼蟲不會吃過硬或過軟的食物,但當食物的質地「剛剛好」時,通常是腐爛數天的水果,牠們就會大快朵頤。

為了測試這種食物質地感知能力是否來自幼蟲的味覺感受器,研究人員選擇性地關閉了幼蟲嘴部的味覺神經元。結果發現,這些幼蟲失去了對質地的判斷能力,開始嘗試進食比平時更軟或更硬的食物。

進一步實驗證實,這種感知能力依賴基因感受器。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在幼蟲味覺感受器內的C6神經元,不僅能夠感知糖分,也能感知機械刺激,這表示同一神經元可同時負責食物質地與味道的判斷。

研究作者補充道:「食物的質地仍然是食物適口性(food fitness)中被忽略的要素。透過果蠅的基因研究,我們發現至少食物的硬度是影響整體味覺體驗的重要因素。令人興奮的是,某些負責化學感知的味覺神經元,也能感知食物的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