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入侵校園與吸毒低齡化警訊
台灣販售毒品、吸食毒品人口逐年增加、吸毒年齡層下降、加上新型毒品偽裝為糖果、果凍、奶茶包、咖啡包,用可愛卡通人物當外觀包裝零食,導致台灣最小吸毒年齡年僅7歲。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調查,台灣未成年人用藥年齡,平均是12.5歲,且高達2成3是在校園內吸毒,已出現毒品在校園侵蝕國家未來主人翁的警訊。
與先進國家比較罰則
現今台灣政府未正視需透過政策立法、防治毒品政策的評估工具修正等手段從根本防治解決。例如目前台灣三、四級毒品沒達到上限之法律罰則過輕,無實質嚇阻效果,販毒者再犯率高達九成。如何透過政策讓吸毒者犯罪率下降、販毒者收押率提高等議題,應從政策、立法、教育與文化等層次去根治。
台灣常見最多人吸食的K他命來看,在台灣被抓到持有20公克以下K他命,最高罰5萬元,甚至可能1萬元就打發,與先進國家比較,英國的刑責最高關7年、日本要關10年。
根治再犯的案例
一、二級毒品再犯主要是生理成癮;但三、四級毒品的再犯,較大原因是社會環境所造成。筆者特別與中華趕路的雁全人關懷協會的牧師合作,希望透過戒毒者成功者的善願,幫助此時此刻在世界各地遇到同樣生命處境的人們,以自己戒毒成功的經驗,幫助到更多被毒品控制,受苦無法脫身的人們。以下為戒毒成功者小源(化名)的生命經驗分享。
一、毒品的誘惑與陷阱:撈偏門賺快錢和語言刺激
小源(化名)是戒毒成功者,曾有吸食安非他命14年的歷史,同時沉溺賭博。小源因其毒癮與賭博的惡習讓人生感到沒有希望,也幾次自殺未遂,但2017過年時,小源的爺爺來家裡看小源,爺爺和說小源今年會改變會變好,而且孫子改變之後會幫助很多人,親情讓小源產生巨大的正向動力,進而改變生命。
小源表示:「感謝親情和信仰為我開了一條新的道路,進來接受戒毒教育前我有掙扎,因為那時候我是賺快錢,是撈偏門,所以一個月20萬、30萬的收入,對我來講很容易,也有人用語言刺激的方式嗆我不敢吸毒,要引誘我掉入毒品的陷阱。但是我總是記得爺爺對我的提醒、那樣看我的眼神、對我說過的話,爺爺常和我說,家人不要我在外非法賺快錢,因為這樣的錢他們一毛也不會去拿。只要正正當當的去做人,好好的去找一份工作,然後努力去做,這樣家人便心滿意足,這也是身為家人最大的願望。我總是記得小時候學走路,爺爺拍手引我前行的畫面,而我知道今天我行為的正向改變,可以不再讓家人擔心煩惱,可以讓家人安穩的睡覺,不需要怕警察半夜打電話到家裡,說兒子犯法被抓到警察局等。」
二、戒毒成功的關鍵:親情與信念支持
小源說:「爺爺一直和我提醒只要孩子轉好,家裡就算沒錢都沒關係,因為家人還是覺得值得,因為家人對我是永不放棄的愛而我也愛家人,所以最後我還是決定給自己的一個機會,努力改變自己,給自己一年來戒毒做學習。」
小源也說:「我雖然很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但我卻有最大的力量來改變我自己,那就是家人永不放棄的愛。我想只是我一個人的改變,或許對這個社會沒有什麼影響力,但是如果每一個吸毒的朋友、酗酒的朋友能因愛我們的人而努力改變自己,讓這些不好的東西遠離我們的生命,讓愛進入我們的內心,不只是我們自己能改變,而是家人周遭的人、身旁的人會跟著一起正向改變。我希望在這世界上同樣受到毒品、酒癮困住的人們,能夠因為我親自經歷的故事得到一種新的勇氣、新的力量讓自己更好,讓自己去尋找資源支持,愛我們家人也努力改變自己,這便是我今天有勇氣分享的最終目的,幫助到更多被毒品所控制受苦、無法脫身、需要幫助的人們。」
三、反毒教育的法律、教育、社會層面
現今教育部持續辦理數千萬反毒教育預算的「紫錐花運動」,然而「紫錐花運動」持續走徵文海報等形式主義,並無法達到反毒教育政策的實質目標。筆者認為透過戒毒者因信仰和親情成功戒毒的實踐經驗,可到校園定期進行反毒教育演講、反毒教育討論會、反毒教育工作坊,會遠比辦徵文海報等活動效果更好;
在法律層面,販賣軟性毒品刑責加重的議題仍是需要台灣社會關注;
在教育層面,在小源的案例中,很明顯看到其遭受同儕運用語言刺激,誘惑其掉入毒品陷阱,諸如「你沒有膽,所以不敢吸毒」等語句,筆者認為如果學校端在批判思考力教育上有做到強化,面對類似激將法語言的毒品陷阱,學生都能有批判思考力回應「為什麼吸毒,才代表有膽?」並堅持拒絕毒品;
在社會層面,毒品問題是社會問題的反射鏡,學校、家長、學生對反毒的敏感度,能像對升學機制ㄧ樣同等的關心,如果教育體制對高風險家庭邊緣弱勢學生的關懷,能勝過對菁英學生的用心,反毒教育政策全面成功,指日可待!
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接任何重要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