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指出,鴻海已成功將AI伺服器打造為第二條營收突破千億美元的主力事業,展現其全球製造策略的韌性與前瞻性。報告認為,鴻海的成長模式具備三大優勢:一是全球生產布局可分散關稅與地緣政治風險;二是系統與零組件垂直整合,提升效率並提供完整解決方案;三是於全球設有具實質生產能力的據點,滿足客戶在地化需求。

隨著AI伺服器出貨量上升與機櫃等級產品平均單價(ASP)提升,外資預期鴻海營益率將隨產品組合優化而穩步提高。雖然AI伺服器因GPU成本高而壓縮毛利,但高單價帶動營業槓桿效應,使整體營益率仍優於其他事業群。

外資指出,鴻海的主要風險並非電動車業務,而是若2026至2027年間AI市場成長放緩,恐導致毛利與獲利成長見頂。

報告預估,鴻海AI伺服器營收占比將自2025年的38%升至2030年的67%,成為驅動營運轉型的關鍵動能;相較之下,電動車營收比重於2030年僅約4%,消費性電子則由59%降至29%。營業利益結構方面,AI伺服器貢獻預期將由55%升至70%,電動車轉虧為盈後可貢獻約5%,智慧手機則由60%降至25%。外資看好AI伺服器具高資本報酬率,預估雲端部門可達16%,並隨ASIC AI伺服器滲透率提高持續成長。

在消費電子領域,外資新增2026年折疊iPhone貢獻預測,認為外型革新將掀起新一波換機潮,並強化蘋果對鴻海的依賴。隨高ASP產品推升出貨價值,鴻海在iPhone組裝市占將持續領先。外資回顧,鴻海上一次本益比高點出現在2017年iPhone X全螢幕換代之際,本次折疊iPhone推出可望再度引發評價重估。

外資將鴻海2026與2027年淨利預估分別上修20%與26%,主因AI伺服器與智慧手機雙引擎成長。2026年目標本益比由16.5倍提升至21倍,反映營收結構多元化與營益率改善。目標價上調至400元中,52%來自評價擴張、48%來自獲利成長,其中AI伺服器貢獻約35%,智慧手機與折疊iPhone約13%。外資預期鴻海營益率將於2027年升至3.1%,帶動2025至2027年淨利年複合成長率達37%。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台積電法說會|2奈米如期本季量產 美國廠擴建將取得第二塊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