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帶動台廠如台積電、AI伺服器業者站上全球關鍵供應鏈位置,擁有與美國談條件的資本。台積電總投資已達1650億美元,雖川普喊話不斷變動,從3000億、2000億不等,但比起政府不斷聲稱關稅談判有進展,但在8月1日由白宮拍板台灣20%關稅,在川普的社群平台一紙通知都沒有,突顯美方對象更可能是企業而非政府。

川普的關稅政策表面強硬,實則開放企業協商,只要在美設廠便可豁免。有資源的科技大廠因此左右逢源,甚至先一步部署海外產能、提早避險。

反觀傳統產業如紡織、工具機、機械零組件等,不僅受景氣不振壓力,缺乏整體遊說力,無力與美國爭取豁免。當前20%關稅尚屬「暫時性」,政府也願意提供協助,但從整體競爭力來看仍需要更多扶持,日韓已有更優惠稅率,台灣傳產面臨信心不安、對手國更為優惠稅率的競爭壓力。

這次關稅衝擊,突顯台灣產業內部「兩個世界」:有AI能獲得談判、搶先應對;無話語權者只能苦撐或趕緊自救。與其寄望政府談好協議,自行轉型或布局美國以外市場,或許自救才是更實際的活路。

延伸閱讀:壹短蘋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232調查結果還未出爐!100%晶片關稅怎麼課 專家點出關鍵